高中历史

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

年代
科技发明
(件)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一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
——丁建宏《德国通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的世界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指出其变化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一时期德国发展科技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4分)出版印刷事业被誉为“文明之母”,反映着社会的变迁,促进了人类文化爱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6分)
材料二      谷登堡的印刷术一经发明,立即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开来,20年间就传遍了欧洲。l5世纪末,欧洲大约有3万种,2000多万册书籍被印刷发行,印刷种类也从宗教文件扩大到自然科学、哲学、文学和教科书,广泛地传播了新的信息和长期被垄断的知识……1474年,距(欧洲)活字印刷术发明仅30年,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的活字印刷版就发行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在他生前就有了活字印刷版,他是抚摸着他的著作的印刷本去世的……印刷机的出现,使“危险思想”的传播变得对统治阶级更加危险了。在欧洲的封建统治者看来,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思想是异端邪说,必须禁止其发表。
(2)与材料一相比,欧洲印刷业的发展有何特点?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10分)
材料三      作为第三次外来文化大输入重要渠道的近代译书,开始于鸦片战争前后,战前为少量译书,战后为大量译书。近代译书的发展,大体上分别由教会、官方、民间三方面力量相互交替进行,其主次地位,在不同时期依次发生变化:鸦片战争前后的译书,基本上是教会出版机构的天下;l9世纪60年代以后,为教会出版机构与官方出版机构并峙,但以官方译书机构为主;l9世纪末开始,民间商办出版机构空前兴盛,私人译书成为主体。
——陈志勇《译书与中国近代化》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译书活动的变化,并谈谈你对中国近代译书活动的认识。(8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年代
科技发明
(件数)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中国的世界记录》)

类别
数学
天文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9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特点,并举出一例中国古代影响世界的科技成就。
材料二    从17世纪中期开始,近代科学在一批巨人的推动下产生,在这批巨人当中,排在最中心位置的是一位妇孺皆知的人,他就是艾萨克·牛顿。
——《大国崛起》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把牛顿“排在最中心的位置”。(8分,史实4分,历史结论4分。要求史实与历史结论一致。)
材料三 下列是两幅反映现代中国科技成就的图片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哪些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请你再举一例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中摆着皇帝的九龙金漆宝座,两侧有六根沥粉贴金云龙图案巨柱,六个龙头都向内望着中央的宝座。宝座正上方的藻井内金龙盘卧,龙头下探,口衔宝珠(见下图)。这宝珠是一颗大铜珠,名为"轩辕镜",以示皇帝为轩辕黄帝的正统继承者。
--摘编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材料二  2002年,故宫实施大规模维修工程,所有修复技术都严格按照传统方式进行,这些建筑工艺从建造这座宫殿的时候就存在了。同年,为了不损伤颐和园的借景风貌,北京市政府增加数亿投资,将颐和园附近地上架设高压线的方案改为地下铺设电缆。
--摘编自《世界遗产在中国》
(1)材料一介绍的是故宫哪座建筑?概述该建筑的特点与功能。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两个实例分别侧重体现了哪一保护原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百科全书是指概要记述人类一切知识门类或某一知识门类的工具书。但在实际使用中,被赋予了形容的意味或是某种称号的特征。下列的说法准确的有
①《天工开物》是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②亚里士多德是古代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③《唐璜》是讽刺近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④《人间喜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历史特征。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的科学文化领域的成就的是:

①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②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③战争中开始出现火药武器
④出现了技术先进的灌钢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它的初创和发展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一旦被统治阶级看中,当作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素也会被窒息。程朱理学的演变正是如此。
——摘编自《程朱理学对宋元科技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李约瑟曾经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科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提炼并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提炼正确,限180字以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西两大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流泛,广绰庞繁,其中有亲和、有碰撞、更有交汇与融合。两大文化体系也在这亦抑亦蓄、共拒共融中伴随着东西方两大文化共同走向鼎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以前中西文化交流以“东学西传”为主。起始于西汉,中国文化 传到西方去的主要是物态文化(包括科技和艺术成果);从16世纪开始,在近现代的中西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并由此产生了数百年的“西学 东渐”现象。在“西学东渐”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深度、广度上都大大的超过了前一个时期。
——材料综合自李翠玉《中西文明交流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9世纪至20世纪西方人眼中中国的人与事,从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上来说,那些陋习、弊端、问题与症结首先吸引住了西方中心主义者或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目光,引发了其浓厚的兴趣,并为其贬抑、丑化中国及中国人,为其"奴化中国"论调寻找所谓的客观依据。他们沿续了十八世纪时那些关于中国认识上的否定式,把中国看成静止停滞、僵化保守和日益腐朽堕落的国家。
——李朝全《西方妖魔化中国的历史》
材料三 但我看,经济的全球化必将增进不同文化特性中的共同性,因此二十一世纪不会是东方文明的复合,而将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重新整合的世纪。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东学西渐”的途径、主要特点。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西学东渐”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的看法,结合所 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时期欧洲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
(3)材料三中体现了怎样的史观?你如何理解材料中的观点?
(4)和平与暴力是文化交流的基本形式。有人认为“文化交流中和平比暴力好”,也有人认为“暴力比和平来得快”。请依据所学做出评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
李时珍的本草之学,谨言踏实,近于现代实证的方法。徐霞客的地理之学,全由亲身旅行各处,乃实际观察之后的记录。……又如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茅元仪的《武备志》、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都有工艺器械的制作过程,并有实绘的图样。凡此均是从理性发为科技的产品。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发展和科技成就的时代特色。
材料二 文艺复兴的时代精神表现为复兴古代与热爱自然界和生活,认为科学对人们的生活是有用的,这是人文主义者的积极生活态度的反映。比如当时的解剖学和植物学的突飞猛进,绘画、音乐以及诗歌等都在用自己的“浪漫”方式解放人类的思想。在复古与创新的大潮中,艺术与科学在以各自的方式表达着对自然界的热爱。近代科学一定程度上正是在这种复兴古代和热爱自然的双重作用下发现了世界与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荣江《西方科学与人文精神发展的历史关系及其启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与近代科学的共同之处。并分析文艺复兴前后科学发展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进造纸术之后,纸一直是人类交流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更是所有科学和文化进步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盖世有质文,则治有损益;故礼随时变,而器与事易。既作契以代绳兮,又造纸以当策……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若乃六亲乖方,离群索居……援笔飞书。写情于万里,精思于一隅。”
——晋书五十一卷《纸赋》
材料二:造纸术西传过程一览表

时间
重大事件
时间
重大事件
793年
大马士革开办了造纸厂
1348年
法国建立造纸场
900年
造纸术传入埃及
1405年
由法国传入比利时
1150年
阿拉伯人渡过地中海,在西班牙的沙提瓦城建起了一座造纸厂
1494年
传入英国
1189年
由西班牙传入法国的耶洛城
1567年
传入俄国
1276年
阿拉伯人通过地中海,经西西里岛在意大利建立了造纸厂
1694年
由荷兰传入美国

 
——根据王连科的《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编制
材料三:18世纪之后,欧洲各国的纸张生产,逐步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械操作过渡,改进了工艺,提高了效率和质量,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但是我国在纸发明以后)1700年内一直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直到1881年(清光绪七年)在上海成立了由美商出面经营的华章造纸厂,中国才有了第一家机器造纸厂。
——王连科《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契以代绳”、“造纸以当策”各指什么?请指出材料二中一处明显的史实错误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纸术对欧洲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8世纪之后欧洲“翻开造纸工业新的一章”而中国却长期“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的原因。(8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1)试以唐宋的史实为例,从思想、科技、政治制度角度概括古代中国软实力的表现。
材料二: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 间
欧 洲
时 期
中 国
10-15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宋元
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2)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各有何特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多是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属于经验和描述的范畴。例如火药的发明是人们在炼丹时偶然发现的副产品,并未上升到化学反应方面的科学认识。张衡的浑天仪没有把对日、月和行星运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阐释,而后来的托勒密地心说则包含了定量认识和用数学方法揭示天体运动规律的合理内核。中国古代的数学偏重“算”的实用技巧,而缺乏用以演绎、证明规律的理念。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西方的大多在经验技能方面,其间缺少科学的概念、定律和逻辑推理,也未能提出较为系统的完整的学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教材
材料二 16世纪至19世纪西方与中国科技成就与社会状况简表

年代
西方
中国
16世纪
哥白尼日心说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李时珍
《本草纲目》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哈维血液循环系统
笛卡尔解析几何
资产阶级
革命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西学东渐
李自成起义
清兵入关
18-19世纪
发明珍妮纺纱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启蒙运动
工业革命
 
八股取士
文字狱
闭关锁国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9世纪中期西方近代科技迅速发展和中国科技走向停滞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明的传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雕版印刷是将整页文字或图形反向雕刻在木板上,在上面涂上油墨,然后将纸张压在上面印制。活字印刷也是中国人最早发明的,它由一位普通艺人试制成功——胶泥刻字,制成字印,将字印镶嵌于铁板,再用火烤,使松脂、蜡熔化,把版面压平,便可刷墨印书。后来中国人又用木头和各种金属活字代替了泥活字。印刷术由中国传到中东,再经中东传入欧洲。在欧洲,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和科学复兴的手段。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谁?相比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有哪些优点?印刷术的传人对欧洲的历史发展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2)写出哥伦布开辟的新航线。依据材料二概述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影响。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最著名的大众文化标志,是来自英国港口城市利物浦的四位年轻歌手——披头士。……过去恐怕从未有任何表演者可以如此彻底地超越国界的限制。……他们拍摄的电影被配成几十种语言;此外,他们还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唱,唱片销遍全球。
——罗伯特·帕克斯顿《西洋现代史》
(3)“披头士乐队”代表了当代哪种流行音乐形式的成就?这种流行音乐形式风靡世界突出反映了当代世界文化的哪一现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技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有积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比例统计表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401——1000年
1001——1500年
1501——1840年
   比例
       70%
     58% 
     29%

 
材料二:观察下列四副图片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暴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哪一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第三阶段状况的思想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图一的应用对生产产生了哪些影响?图二的应用如何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指出图三和图四中近代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采用的主要方法。
(3)怎样理解材料三中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从晚明时期到清朝中期,约有500名耶稣会士来华,中国人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大炮铸造法、历法、绘图、算术、天文、几何等西方文明,这为中国提供了使其自身现代化的机会。但这一缕微弱之光只在一小部分较进步的中国士大夫中隐约闪亮,中国的士大夫总体上对自己的文化遗产自负非凡,以至不承认需要吸收外来学识。与此同时,传教士也将汉学传回了欧洲,利玛窦翻译的《孔子四书》于1687年在巴黎出版,1682年耶稣会士向教皇呈现了400多部中国典籍译本。欧洲第一次领略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些大思想家如歌德、伏尔泰、亚当·斯密等成为中华文明的崇拜者。欧洲上空弥漫着进步的气息。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西方思想的涌入,始于鸦片战争前对圣经和宗教小册子的翻译。1861-1895年间,译著范围扩展到外交、军事、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其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这段时期,从英美国家翻译来的著作占全部的85%。1895年后,对西方作品的翻译不仅局限于军事和技术方面,还包括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科学和哲学思想等方面。1902-1904年的全部译著中,社会科学占25.5%,历史和地理占24%,自然科学占21%,应用科学占10.5%,哲学和文学占11.3%,其中译著来自日本的占62.2%。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据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中外文化交流碰撞中,中国和西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指出它们各自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译著外国作品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哪些因素会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