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思勰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就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他的家境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却拥有大量藏书,使他从小就有机会博览群书,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关心人民疾苦,为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请分析“齐民”的意思是
A.统治者 | B.南方人民 | C.平民百姓 | D.农学家 |
“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在中国种业界与袁隆平齐名,被誉为“南袁北李”。李教授潜心研究玉米四十年,取得巨大成就。李教授如果想了解玉米传入我国时的栽培方法,应该查阅( )
A.《氾胜之书》 | B.《齐民要术》 | C.《农书》 | D.《农政全书》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了中国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隋唐时期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产生巨大影响 |
B.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 |
C.北宋时期山水画《千里江河图》,气势宏伟,画风阳刚 |
D.明清时期青花瓷,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 |
《灵枢·五癃津液别篇》(医书)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此语针对的是( )
A.中医认为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各个部分是有机联系的 |
B.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密切相关的 |
C.中医讲究辩证论治 |
D.中医体现中国“和”的文化,兼容并包。 |
下图是对我国古代哪项科技发明的记载?
A.印刷术 | B.造纸术 | C.丝绸织造 | D.瓷器制作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求善而不在求真 | B.缺乏理性精神 |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 D.落后于西方国家 |
下表是16~17世纪中国、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姓名 |
成就 |
中国 |
李时珍 |
《本草纲目》 |
徐光启 |
《农政全书》 |
|
宋应星 |
《天工开物》 |
|
欧洲 |
哥白尼 |
提出“太阳中心说” |
伽利略 |
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太阳中心说 |
|
牛顿 |
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
①中国古代科技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以应用技术为主
②明清科技发达,领先世界
③西方科技采用观察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科学
④西方医学落后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
一直以来,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 B.商品经济的发展 |
C.造纸术的推广 | D.印刷技术的发展 |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
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
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A.造纸术 | B.活字印刷术 | C.指南针 | D.火药与火器 |
意大利人艾儒略(1582—1649)明朝时来华传教,著有《西方答问》,该书以问答的方式,交换了中西之间诸多不同看法。其中不可能涉及的问题是
A.白银贸易 | B.风土人情 | C.欧洲礼仪 | D.铁路交通 |
“徐、利相识再相知,中西合壁成伟业,译文句句见真功,千古名著映神州”。诗中的“名著”特指
A.《几何原本》 | B.《泰西水法》 |
C.《坤舆万国全图》 | D.《崇祯历书》 |
中国传统工艺的某些制作工艺在古代就已失传,究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传统制作工艺难教难学 | B.官营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 |
C.国家对技术传承重视不够 | D.传统工艺品市场需求不足 |
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不能证明此观点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