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是明代李时珍的( )
A.《伤寒杂病论》 | B.《黄帝内经.》 | C.《本草纲目》 | D.《齐民要术》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
A、毕昇 B、僧一行 C郭守敬、D、蔡伦
下列材料中不能直接相互印证的是( )
A.“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行”与“昼观日,夜观星,晦观针” |
B.天水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与《天工开物》中的造纸工序示意图 |
C.雕版印刷术与《金刚经》卷子 |
D.“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与“李杜诗篇万口传” |
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成就不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A.《农政全书》 | B.《四书章句集注》 |
C.《清明上河图》 | D.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其中“要术”是指
A.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经验 |
B.关中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经验 |
C.齐国官营手工业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 |
D.长江流域食品的加工与贮藏技术 |
唐穆宗长庆四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的《长庆集》作序中有“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烨卖于市井”。“模勒”就是模刻,“烨卖”就是叫卖。这一诗句说明( )。
A.当时的上层知识分子白居易的诗的传播,除了手抄本之外,已有印本 |
B.雕版印刷的印品,可能开始只在民间流行,并有一个早于手抄本单行的时期 |
C.当时采用了胶泥制字,一个字为一个印,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的方法大量印刷 |
D.印章、拓印、印染技术三者相互启发,相互融合,再加上我国人民的经验和智慧,雕版印刷技术就应运而生 |
《从历史上看不发达的问题》一书说道:“欧洲在技术方面确实曾大大得益于其他地方特别是中国,如果没有中国的科学,工业革命是不可能发生的。”12世纪以后,向外传播而使后来欧洲得益于中国的科技成就主要有( )。
①火药 ②造纸术 ③指南针 ④活字印刷术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
A.司南 | B.造纸术 | C.印刷术 | D.火药 |
造纸术发明于汉代,751年开始西传,1276年从中亚传至那不勒斯,1576年传至莫斯科。导致这一先进技术传播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
A.农业文明时代生产力不发达 | B.道路阻隔,交通不便 |
C.西方国家统治者排斥 | D.中国不愿意把先进技术传播给西方国家 |
以下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科技文化成就体现“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一特点的有
①印刷术 ②指南针 ③火药 ④历法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 | B.求善而不存真 |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 D.落后于西方国家 |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
世界第一个计时器是公元1088年北宋的苏宋为皇帝编制历法而制造的水运仪象台(天文钟)。但随着朝廷的变更和战乱,这一技术便失传了。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为公众报时的钟。1656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钟表制造业在欧洲发展起来。计时器在中外的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A.技术水平的高低 | B.是否出自社会需要 | C.是否有政府支持 | D.科学家的创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