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棉纺织厂管理改革的影响,曼彻斯特一家别针工场也对其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将原本由一名工人单独完成的制作工艺分成二十余道工序,致使别针的产量增长。类似的工艺改革普遍发生在
A.16世纪中叶 | B.18世纪中叶 |
C.17世纪中叶 | D.19世纪中叶 |
历史学家钱乘旦先生在一篇文章中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就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1803年收入最多10%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2/5,1867年则超过50%。钱先生利用这组数据要论证的观点可能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B.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革 |
C.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程度 |
D.民主政治的完善加速了财富集中 |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
B.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
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
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
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
A.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 |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
C.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
D.新型工厂制产生 |
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重商主义者主张高工资,提出经济发展的“外国支付收入”理论,认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意味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这一理论在当时得以实现的经济条件是
A.“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
B.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使英国占据贸易优势 |
C.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发展扩大了国内市场 |
D.工业革命的完成,提高了英国商品的技术含量 |
右表反映了19世纪世界贸易总额的发展趋势。对影响该现象形成的因素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两次工业革命的相继开展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最终确立
③交通运输方式的革新进步
④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普遍建立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下表是1877、1902年在华的外国航运所占比重情况(吨位)
年份 |
(百万) |
英国 |
美国 |
日本 |
德国 |
其他 |
1877 |
8.0 |
81.1% |
6.9% |
1.4% |
6.2% |
4.3% |
1902 |
44.6 |
60.4% |
1.1% |
16.2% |
16.2% |
5.9% |
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①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远洋航运技术提高
②中国逐渐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美国比重的下降是由于其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所致
④德日两国比重的增加得益于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史实 |
结论 |
A |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 |
B |
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 |
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
C |
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 |
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
D |
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 |
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元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到世界总量的26.2%,仅次于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公元1500年,中国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公元1700年,中国的GDP占到世界总量的22.3%,而欧洲占24.9%.中国的GDP大致与整个欧洲相当。……
——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GDP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材料二 1820—1900年各国GDP在世界所占份额 (百分比,世界总量=100%)
国家 时间 |
中国 |
美国 |
英国 |
日本 |
1820年 |
32.9% |
1.8% |
5.2% |
3% |
1870年 |
17.2% |
8.9% |
9.1% |
2.3% |
1900年 |
6.2% |
23.6% |
18.5% |
2.4% |
——改编自安格斯·麦迪森《世界千年经济史》、保罗·贝罗克《1750年至1980年的国际工业化水平》
(2)据材料二,比较1820—1900年中美两国GDP在世界所占份额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变化的科技原因,并指出这一变化对中美双方关系的影响。
(3)有观点认为“决定国家实力的不是总体GDP”,据材料二并结合这一时期的中外事件加以说明。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GDP与国家实力的关系。
据下图可以推断出A、B、C三处对应的国家应分别是( )
A.英、美、法 B.美、英、法
C.英、法、德 D.美、英、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棉纺织业中机器织布机数量(单位:万台)
年份 |
1813 |
1820 |
1829 |
1833 |
1850 |
1861 |
台数 |
0.24 |
1.4 |
5.5 |
10 |
25 |
40 |
英国伦敦人口数量(单位:万人)
年份 |
1801 |
1831 |
1841 |
1851 |
1861 |
人口 |
111.7 |
190.7 |
223.9 |
268.5 |
322.7 |
英国各部门就业人员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
年份 |
1841 |
1861 |
农业 |
22.3 |
18.8 |
工商运输业 |
48.5 |
55.7 |
其他 |
29.2 |
25.5 |
——摘编自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材料二:如果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没有同时发生革命,工业和农业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发展。……在铁路与运河沿线出现了新的工业区,铁路与运河能将产品运往遥远的市场。港口扩大了,以应付贸易的发展。1851年,在伦敦举行了第一届万国博览会,此时在全世界的铁路中,在全世界海洋上的远航船中,有一半属于英国。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材料三: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曾对工业革命作过这样的总结: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随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正是这种利弊共存的双重特性,激发着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反思。
——李宏图等《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1)参考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英国社会经济面貌的?
(2)19世纪初,在“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分别发生了什么革命性的事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交通运输业革命的角度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简述哈孟德夫妇对工业革命的评价。结合所学,概括指出19世纪上半期,针对工业革命的“弊”,先进人士在社会政治思想和文学领域有哪些探索?
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一个时期的时尚和流行因素是当时时代特征的反映和缩影。下列时尚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超短裙在欧洲广泛流行 |
B.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超短裙成为引领全球的时髦装束 |
C.20世纪60、70年代,超短裙传入中国,受到中国女性的追捧 |
D.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流行色彩灰暗的长裙 |
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展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
①蒸汽汽船 ②汽车 ③骡机 ④电灯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下面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 )
A. | 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 |
B. | 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
C. | 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
D. |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 |
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A. | 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
B. | 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
C. | 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
D. | 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