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 |
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
B. |
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
C. |
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
D. |
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下列属于运用式创新的有( )
A.铁犁牛耕的应用 |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
C.“新经济”的出现 | 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曼彻斯特从一个瘟疫肆虐的乡下小镇变成工业重地。18世纪60年代,第一家棉纺厂创立.第一条运河开工兴建。1776年运河延长至利物浦海港,开通远海。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该城的棉纺厂在1802年有52家,1809年64家,到1830年达到99家。当时的棉都曼彻斯特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此曼彻斯特及整个世界的面貌改观。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
材料二
工业革命和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1870年之后,新能源被开发出来,原已实现机械化的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新式的工业涌现出来,工业开始按地理需要分布开来了。蒸汽机不断地得到改进并日臻完善……然而,电力已经以它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进入实用阶段。在1914年之前的20年里,内燃机和柴油机的发明,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汽车、飞机和潜水艇;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的出现,使石油成为了最令人垂涎的自然资源之一。在新兴化学工业里,工业研究室正在取代个人发明家。
在工业革命的新阶段里,机器制造业的地理分布从英国和比利时——在1870年,只有它们算得上真正的工业国家——扩展到了法国、意大利、俄国和日本,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德国和美国。……在1871年,德国钢的产量才是英国的五分之三,到1900年开始超过英国,到1914年已经是英国的两倍。1914年美国的钢产量比德、英、法三国的总和还要多。英国这个机械化的开拓者,正在被旧世界和新世界抛在后面。
——摘编自[美]R.R.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简述曼彻斯特发展成近代城市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新阶段的特点。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机械特色不同 | B.通讯工具不同 |
C.主要动力不同 | D.交通工具不同 |
下图是1869年成立的万国邮政联盟的标志,该组织的建立使邮政事业实现了全球系统化。这主要得益于( )
A.交通工具的发展 | B.资本输出的加强 |
C.福利国家的出现 | D.互联网技术的推动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在16—19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终独占鳌头,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最大剥削者。表2所列为英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历史事件。
表1 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材料三 “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
——[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
(2)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二中的“英国历史大事年表”补充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
(3)根据上述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美国确立各自经济地位主要方式的不同及其启示?
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表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
1870 |
1896~1900 |
1913 |
比例 |
78% |
74% |
72%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
《全球文明史》:“19世纪后期的殖民地官僚和经理人试图指导非洲和亚洲的农民学会科学种田技术……这些地区都为供给工业化欧洲的经济需求而进行了重组。”这表明( )
A.殖民扩张有助于亚非国家革新技术 |
B.世界市场在殖民扩张中最终形成 |
C.亚非地区加深了对工业国经济依赖 |
D.技术交流与改进是扩张主要后果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革命(1640—1688)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
——马克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环顾当时的世界,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达到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解说词
材料三 据统计,某工业大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按照同一比例,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
——摘自齐世荣等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泰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这一工业大国发明的。
——摘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全新的政体”指什么政体?其与“君主制”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傲视全球”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3)材料三中的“某工业大国”指的是哪一国家?根据材料三比较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某工业大国在哪些方面领先于英国?
19世纪开始时,美国发明家惠特尼为政府大量制造滑膛枪,有访问者对惠特尼的这种革命性技术的基本特点作了恰当的描述: “他为滑膛枪的每个零件都制作了一个模子。据说,这些模子被加工的非常精确,以至于任何滑膛枪的每个零件都可以适用于其他任何滑膛枪。”惠特尼的“革命性技术”
A.揭开美国工业革命的序幕 | B.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 |
C.诠释了科学理论的重要性 | D.改进了滑膛枪的结构 |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即“蝴蝶拍——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产生一场风暴”。下表中最符合该现象的是( )
选项 |
蝴蝶拍翅膀 |
产生的风暴 |
A |
社会风俗的变革 |
辛亥革命的爆发 |
B |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罗斯福新政 |
C |
英国等完成工业革命 |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D |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1929年的大危饥 |
苏联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包括
①城市化快速发展 ②交通工具数量和品种增多
③电力技术广泛应用 ④计算机技术产生和普及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哥伦布交流: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 |
|
1492年 |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生物交流开始 |
16世纪初 |
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
1510年 |
西班牙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 |
1555年 |
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
16世纪70年代 |
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
16世纪80年代 |
巴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产地 |
约1700年 |
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80% |
18世纪初 |
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 |
——摘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著《世界一部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着给“哥伦布交流”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并评价“哥伦布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