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近代文明史》记载,英国棉布的价格指数变动如下:1780年为100;1812年~1815年为32;1860年为13。导致英国这一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掠夺造成英国国内棉布市场饱和 |
B.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
C.圈地运动对纺织业发展产生的冲击 |
D.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购买力 |
《西方文明史》中写道:“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下列选项能最先验证这一趋势的是( )
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 B.珍妮纺纱机 |
C.发电机 | D.电子计算机 |
1759年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
A.工人运动的兴起 | B.社会贫富差别的扩大 |
C.经济危机的发生 | D.垄断现象的出现 |
1765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叫“珍妮机”的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后来人们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
A.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 | B.极大地提高了纺织品的产量 |
C.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 | D.宣告了工业动力时代的到来 |
能源短缺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各国政府大力倡导研发新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能源是( )
A.煤炭、石油 | B.电能、核能 |
C.煤炭、核能 | D.电能、石油 |
1879年10月21日,一条科技新成果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伴随街头煤气灯的熄灭,一个时代结束了。该科技新成果应是( )
A.富尔顿发明汽船 | B.本茨研制汽车 |
C.爱迪生发明白炽灯 | D.贝尔发明电话 |
下图是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
A.资产阶级革命成功 | B.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 |
C.圈地运动的开展 | D.工业革命的推动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表
年份 |
内容 |
国别 |
发明人 |
1765 |
珍妮纺纱机 |
英国 |
哈格里夫斯(织工) |
1769 |
水力纺纱机 |
英国 |
阿克莱特(理发师) |
1779 |
骡机 |
英国 |
克隆普顿(纺纱工) |
1785 |
水力织布机 |
英国 |
卡特莱特(牧师) |
1785 |
蒸汽机 (改良) |
英国 |
瓦特(机修工) |
1807 |
汽船 |
美国 |
富尔顿(工程师) |
1814 |
蒸汽机车 |
英国 |
史蒂芬孙(矿工) |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新发明和新技术广泛应用,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产业;也推动了纺织、钢铁及造船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经济迅猛发展。
——摘自高中历史教材
材料三 即将消失的图瓦卢——它是因“温室效应”等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而第一个即将被海水完全淹没的太平洋岛国。
(1)依据材料一,概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
(3)在科技迅猛发展和全球一体化浪潮的今天,图瓦卢真的会“消失”吗?为什么?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们,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兴起于重工业 | B.电力的广泛使用 |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 D.在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
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
1840 |
1870 |
1900 |
1920 |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
22 |
14.8 |
8.4 |
7.1 |
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英国1786年每百支棉纱价格为38先令,1800年下降到9.5先令,1807年为6.75先令。导致棉纱价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科学进展 | B.棉纺技术的革新 |
C.城市人口增加 | D.城镇化加快发展 |
计量史学是指运用自然科学中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的史学研究方法,区别于传统史学的定性分析的方法。计量史学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欧美各国,后来又波及了整个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经济统计表
时间 |
农渔 |
工矿业 |
商业运输 |
房租 |
||||
万镑 |
% |
万镑 |
% |
万镑 |
% |
万镑 |
% |
|
1801年 |
7550 |
32.5 |
5430 |
23.4 |
4050 |
17.5 |
1220 |
5.3 |
1811年 |
10750 |
35.7 |
6250 |
20.8 |
5010 |
16.6 |
1720 |
5.7 |
1821年 |
7600 |
26.1 |
9300 |
31.9 |
4640 |
15.9 |
1790 |
6.2 |
1831年 |
7950 |
23.4 |
11710 |
34.4 |
5900 |
17.4 |
2200 |
6.5 |
1801年 |
7550 |
32.5 |
5430 |
23.4 |
4050 |
17.5 |
1220 |
5.3 |
——根据(英)查尔斯《技术史》绘制
材料二:1966—1976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统计图
图一: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绘制 图二:根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882)绘制
材料三:计量史学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史学研究方法——定量分析,它可以更加直观的反映历史现象,但是计量史学并不能以了解整个历史学的研究而自命……它的操作方法限制了研究领域,单凭计量证据几乎肯定不会提供一个全面的答案,但是他很可以提供一个部分的答案,而把这部分的答案视若无睹地丢掉,既是浪费也是不负责任。
——弗拉德《计量史学方法导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国民生产中的现象。并指出现象背后的原因。
(2)关于我国工农业生产的状况,材料二中的哪幅图片更为真实?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从史学研究角度评价计量史学。
17世纪上半叶,茶叶、咖啡等饮料进入欧美,饮茶和喝咖啡成了上层社会的时尚。18世纪已有大量的热带水果和蔬菜进入欧洲市场。到了19世纪,比较富裕的家庭的饮食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各阶层的娱乐活动也由赌博等陋习恶习转向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这些现象反映( )
①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
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④科学意识和健康意识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大约有14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二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形式有什么不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全球化浪潮给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挑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怎样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