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人类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明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唐宋以后逐渐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经由丝绸之路,中外政府使者、商人络绎不绝。元朝时,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大都,明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中国输出的大多是丝绸、瓷器、茶叶等,输入的多是胡椒、香料、珠宝等。四大发明随之传入西方,世界三大宗教也陆续传到中国。……特别是佛教的东来,给中原固有文化以很大的冲击。而佛教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精神层面更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宋代的儒学正是吸收了佛教的一些理论而发展为理学……西方一些物产和珍禽异兽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玉米、占城稻、花生、向日葵、土豆、西红柿等农作物传人中原,丰富了农作物的品种,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华夏民族的饮食结构。另外,大批珍禽异兽从西域和中亚输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的畜牧业发展和牲畜品种的改良。
——摘引自张芬《浅析丝绸之路及其贡献》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直接诱发了商业革命和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对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起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没有地理大发现,就没有工业革命,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其先中西两大文化之成绩,我固未见绌于彼也。晚近一、二世纪以来,彼乃突飞猛进,而我懵然不知。彼我骤相接触,彼好议我为自傲。夫一民族对其固有文化抱一种自傲之情,此乃文化民族之常态,彼我易地则皆然。且彼之来也,其先惟教士舆商人;彼中教义非我所需,彼挟天算、兴地、博物之学以俱来,我纳其天算、兴地、博物之学而拒其教义,此在我为明不为昧。彼不知我自有教义,乃以天主、天国相强聒(guō),如其入非洲之蛮荒然,则固谁为傲者耶?且传教之与经商,自中国人视之,其性质远不伦。经商惟利是图,为中国所素鄙,奈何以经商营利之族,忽传上帝大义?中国人不之信,此情彼乃不知。抑商人以贩鸦片营不规之奸,教士笼络我愚民以扰搰(hú)我之内政,此皆为我所不能忍。而彼则以坚甲利炮压之,又议我为排外,我何能服?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四   2007年10月l5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同志作了重要报告。他指出:“……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丝绸之路的特点据材料一,概括丝绸之路带给中国的变化。材料二认为对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起催化作用的是什么?其为后来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2)据材料三,概括外来文化传入的特点,分析当时国人排外的原因。有外国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该观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的学者认为:“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过程已经开始了。”他所说的“全球化已经开始”在当时主要指(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世界经济中心开始转移到美洲
C.世界开始成为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D.美洲与欧洲开始出现区域性经济集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 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 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打破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稳定,但旧制度的改变和旧秩序的解体,必引发剧烈的政治运动并带来长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得这个国家很难一下子找到新的稳定中心,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没有安定的环境都是很难进行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太多的精力与资源放在了“打倒”与“推翻”的运动中,认定只要解决体制问题,就能迅速带来中国的现代化。但问题是“打倒”与“推翻”只能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至于怎样经营却不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进行研究与思考。
——有关“中国现代化的延误”讨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3)对于中国现代化延误的原因,材料三提出了什么观点?由此可得到什么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  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5世纪到今天,欧洲(美)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材料三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要成就

《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中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
《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

材料四 “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这是英国学者李约瑟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研究中重点探讨的问题,在史学界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2)概述材料二提到的中国三大发明对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革命相比有何差异?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中西差异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历史是一部各国、各民族由孤立、分散的历史发展成为彼此交融联系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39年,伟大的汉武帝派官员张骞去寻找、联络数十年前为匈奴所破的大月氏。汉武帝接连派出好几支远征大军去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这时,贸易紧跟在胜利的中国旗帜之后。商路的安全有了保证,人们的需求也随着外交使团的活动而大为发展。对于中国丝织品来说,情况尤其如此。中国丝织品是各地最为需要的,至少占中国出口商品的90%;剩下的10%包括肉桂、大黄和优质铁。这些货物由商队沿着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回运送。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新航路的发现,对于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和人类眼界的开阔。 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世界市场的扩大,也开阔了人类的眼界。地理知识不再囿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大陆,整个地球的外形弄清楚了,接近真实的世界地图也制成了。……美洲的白银大量涌进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从事商业的人发了大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有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削弱了。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开辟“丝绸之路”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球化”一词直到80年代中期才出现,但全球化现象早已客观存在,并且它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有渊源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其间因大箫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材料二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全球化3.0”阶段与前两阶段在主体和推动力上有何不同?出现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运用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不断发展,研究角度也随之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到1500年,种族隔离现象遍存于全球。所有的黑人或黑色人种人都生活于非洲,所有的白人或高加索种人都生活于欧洲和中东,所有的蒙古种人都生活于东亚和美洲,而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则生活于澳洲……1500年前后,欧洲人……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到19世纪,他们(欧洲人)以其强大的帝国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控制了全球。他们还取得了文化上的支配地位,于是西方文化成了全球典范。
材料三 在亚洲各国人民采纳和应用西方科学技术的时刻,它绝不仅仅是东西方之间的对抗问题……在第三世界中,存在着一种日益增长的对外来模式的幻想破灭感,但这种破灭感又留下了一个真空:没有统一的发展目标和战略。
——以上材料均出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是从怎样的角度看待人类历史的。依据这一研究角度指出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的西欧变成“全球典范”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和现代中国“应用西方科学技术”(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的结果,并分析出现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冯骥才在《献给命运的紫罗兰》中写道:“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在《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上述趋势的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举办的几次重要的世界博览会;
1851年,英国伦敦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展品有①蒸汽机、②纺织机械等。
1876年,美国费城博览会会址建有③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的④有轨电车线。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再次举办世界博览会……
(2)分别指出上述展品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是       ,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     。(4分)
(3)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界博览会集中展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发明。你认为会有哪些反映交通和通讯工具方面成就的展品?(各举两例)(4分)
材料三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4)两次工业革命带来了交通运输工具和通讯技术手段的革新,结合材料三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在世界市场形成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材料四   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通用汽车的庞蒂克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付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用来购买台湾和新加坡的各式零件,250美元付给美国的广告与营销服务,余下近4000美元给底特律与纽约的银行家、保险公司的……这代表了当今全球产业的复杂关系。
——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
(5)罗伯特·赖克的这个数学分析题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怎样的重要趋势?(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世界近代历史影响深远,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
(3)简要评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西方产生,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以15、16世纪到20世纪初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为例,如果离开了“现代化”这个灵魂,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现象就像无机、无序、无理的碎片,………我们紧扣紧扣“现代化”这个灵魂,在宏观整体层面梳理了应该关注的三个维度:
内涵: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现代化
辐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国际政治格局
进程:①孕育期(15-16世纪) ②降生期(17-19世纪早期)
③拓展期(19世纪中期前后)④跃升期(19、20世纪之交)
----摘自《历史教学》中《灵魂的追问》一文
以材料中“现代化进程”为例,任选2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访问了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张骞两次通西域,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其称为“丝绸之路”,它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二 15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黄金、白银等可以充当货币的贵重金属进行商品交易,但西欧本土的金银产量不能满足需求。《马可·波罗行纪》使欧洲人相信东方遍地黄金,对东方充满幻想,点燃了欧洲人到东方寻金的热情。西欧各国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增强国力、获得财富,都纷纷支持远洋探险活动。从1487年迪亚士首先开始探索到东方的线路,到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沿着哥伦布的航路,最终完成了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海洋这个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人类历史。
材料三 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2014年11月8日他在讲话中指出:第一,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第四,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丝路基金是开放的,欢迎亚洲域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第五,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未来5年,中国将为周边国家提供2万个互联互通领域培训名额。……“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贸易、金融、投资、能源、科技、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10多个领域,地理上包括欧亚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沿岸的65个国家和地区,这一构想的实施对于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稳定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丝绸之路得以开通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的异同。
(3)有人对我国以“一带一路”为基础的国家战略海外投资,称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指南针在近代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表明的实质问题是(  )

A.近代中国的愚昧落后
B.中国古代科技的沦丧
C.社会环境决定科技能否发挥进步作用
D.指南针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新大陆的白银开始到达时,中国的金银比价仍然只有1:6,而欧洲是1:11或1:12,波斯是1:10,印度为1:8。”这导致了(   )

A.白银流入中国 B.西欧封建制度瓦解
C.中国对外贸易逆差 D.美洲白银被掠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证明经济全球化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都表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1)据材料概括指出早期全球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经过工业革命,英国工业生产量已远远超过了国内市场的容量。到19世纪中叶,英国一半以上的工业品要销往国外,国内生产所需的大部分原料也要靠国外供应。这种情况在英国最大、最主要的棉纺工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当时英国所生产的棉织品的绝大部分销往国外,生产所需的棉花来自美国、印度、巴西、埃及等国家。在这一时期,英国不仅是世界消费品的主要供应者,也是生产资料——机械设备的主要供应者。因此,这一时期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标志着经济全球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并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机器大生产在促进“经济全球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三  1900—1981年世界贸易增长率比较表

年份
世界贸易年增长绿(%)
1900-1913
3.75
1913-1929
0.75
1929-1938
—1.15
1938-1948
0.00
1948-1981
6.80

——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经济全球化发展角度分析导致1948—1981年世界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
费正清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中国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剑桥晚清史》

 
材料二:历史的发展主线和分期是两个密切关联的重要问题……以不同的历史现象作为历史的发展主线会形成不同的史观,不同的史观往往会伴随产生不同类型的历史分期法。例如,有些学者从革命史观(又称阶级斗争史观)的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1)材料一中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清朝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你赞同谁的观点?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2)根据材料二,请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史观给世界近代史分期(即指出世界近代史的上限和下限),并简要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