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三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四 “松、太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顺德县)自西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佛山)1854年后……纺业停顿”。……茶叶“卖与收购商贩,收购商贩或将茶运到通商口岸去出卖,或在当地卖与茶商,洋商又从茶商之手购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5、16世纪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其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
(3)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所处的地位如何?这种地位形成的关键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与材料三中反映的情况有何关系?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人类深化认识自身,同时又拓展认识世界的历史。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善于忠实享受自己的生命,这是神一般的尽善尽美。……在我看来,最美好的人生是向合情合理的普通标准看齐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没有奇迹,也不荒唐。
——[法]蒙田(1533—1592):《论经验》
(1)据材料一,概括蒙田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简述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图11 1439年欧洲人认知的世界范围 图12 1570年欧洲人认知的世界范围
(2)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前后欧洲人对世界(陆地)范围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认知的变化给欧洲思想领域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 宇宙由通过因果关系“胶合”起来的事件组成,牛顿找到了这种因果关系的科学描述,并揭示出了它的法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了传统的物理学,改变了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对宇宙的认识。
——[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3)材料三中牛顿所揭示的“自然法则”指什么?以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宇宙观的变化为例,说明自然科学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材料四 八十年来,中国人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近代西欧和中国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何异同?
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由被动到主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5世纪早期这段畀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二: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三:“(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二者有何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创立的市场经济模式分别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新的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共同历史原因是什么?
(4)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丁哪些有利条件?并分析世界市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到了17-18世纪,形成了以乡村工商业为依托的中小城镇,这时期中小城镇大约已达到了700多个。这一类属于商业小城镇。以利物浦发展为例,它由一个小山村发展成为一个仅次于伦敦和布里斯托尔的大商业港口城市,1709年经常出入利物浦的船只已达1092艘,货物27210吨,1750年进出口吨位达到65000吨。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自18世纪60、70年代之后,生产力和生产的组织形式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中小城镇,按不同的类型发展成不同的城市,如曼彻斯特、索尔福德、博尔顿、普雪斯顿、斯托克波特、奥尔德等城市成为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工业城市,斯洛普、任斯特、斯塔福德形成以采矿和冶金为主的工业城市,利兹、哈德斯、菲尔德是毛纺织业的城市。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的“生产力和生产的组织形式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
材料三 英国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平衡性和盲目性。结果城市规模发展过大过快,出现严重的“城市病”。182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自1601年起实行的《济贫法》的修正案。1848年和1875年两次通过《公共卫生法》。1866年通过了《环境卫生法》。1909年,英国通过了第一部涉及城市规划的法律《城市规划法》。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治理大气法律——《空气清洁法》。
——材料一至材料三均摘编自刘春成等《城市的崛起》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材料四 《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介绍说,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历程迄今大致包括1949—1957年城市化起步发展、1958—1965年城市化曲折发展、1966—1978年城市化停滞发展、1979—1984年城市化恢复发展、1985—1991年城市化稳步发展、1992年至今城市化快速发展等6个阶段。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92年至今推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国内外有利因素。
阅读“舌尖上的历史”,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需求量的不断上升,糖价越来越贵,欧洲人的钱都被穆斯林商人赚走了。他们急需找到新的热带土地用来种植甘蔗,打破穆斯林的垄断。……他(哥伦布)第二次驶往美洲大陆的船舱里就带着甘蔗苗,这一行为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加勒比海地区从此变成了全世界的蔗糖生产基地,原有的热带雨林被砍伐殆尽,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非洲人之所以被大批贩卖到美洲为奴,原因也是因为糖。
——袁越《糖是一种毒药》
(1)依据材料一,概括糖在西方资本主义兴起时的作用。
材料二 由于茶叶出口量增长迅速,市场需求增加,从而刺激了国内茶叶种植业的发展,茶叶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品种增多。清初全国茶叶产量为235万担,光绪年间增至450万担,其中至少三分之一用于出口。随着茶叶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农村中从事经济作物生产的劳动力比例有所提高,从而改善了生产部门中劳动力的分配,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市场繁荣。
——仲伟民《茶叶、鸦片贸易对19世纪中国经济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茶叶贸易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出现茶叶大量出口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孙家大娘在伊身后轻柔地说:“梅生娘,悠着点劲儿吧,这个干法如何能熬到天黑?”其余二人也在伊身前身后说了同样意思的话。……豌豆的味道对伊施放着强烈的诱惑。伊的手几次就要伸到磨盘上去,又怯怯地缩回来。伊知道,同样的事情,孙大娘可以干,马二婶可以干,李大嫂也可以干,惟独自己不能干。伊的丈夫是富农,前不久,因为毒死社里的耕牛,被送到劳改营里去了。伊不明白丈夫为什么要毒死耕牛。伊想着丈夫被抓时的情景,心里冰凉。马家二婶从背后戳戳伊的腰,伊果断地摇头。
——莫言《粮食》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豌豆的味道对伊施放着强烈的诱惑”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农作物生产对劳动力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看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l8世纪——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2分)
(2)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2分)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3)综合上述材料的观点,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19世纪40——6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5分)
材料三 法里德·扎卡里亚是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编辑,他的新作《后美国时代》更是引发了全美各地的热烈讨论。阅读该引文:近500 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 世纪,在19 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 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回答西欧崛起和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从经济、政治来回答)
材料四 截至2009 年2 月20 日,美国已经有14 家银行倒闭,整个美国经济受到重创,信贷紧缩,股市动荡,企业破产,经济衰退,美国进入30 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低迷期。此外,看不到尽头的伊拉克战争,不断攀升的失业人数,还有持续不断的恐怖威胁等还萦绕在人们心头。
(5)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你的判断。(3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唐代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大贡献,不在政治而在宗教上。天台、禅、华严三宗的出现已创造完成了中国文化传统下的新佛教。尤其在六祖慧能以下的禅宗,在精神上,在意态上,实可算的是一番显明的宗教革命。
唐朝对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的有玄奘、义净和鉴真。唐高宗咸亨二年,义净从广州出发浮海赴天竺学佛学,搜罗并抄写佛经,共携回经、律、论约四百部。扬州的名僧鉴真,天宝年间,应日僧荣睿的邀请,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六次东渡,以六十六岁高龄成功抵达日本传授戒律,并携去律宗、天台宗的经典,弘法传教……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胡如雷《唐史》
材料二 明朝万历八年(1580),一部分耶稣会士来到澳门,以后又陆续有教士来到中国。利玛窦受到明神宗朱翊钧的优待,在北京建立教堂。这些人除为殖民主义者服务,传播宗教外,还带来了西方的科技知识,曾经由徐光启等译成中文。
——摘自许大龄《明史》
材料三 1845年,俄国政府因清政府赠送藏文《大藏经》,回赠各类图书355种共计800余册(幅),另有天文、地理仪器和工具。这些图书可分成21类,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工艺、地理等等,仅地图就有22幅,另有地图册13本。理藩院收到这批图书后,仅译出书名,便束之高阁了。
——摘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四 强国兴盛以后,很容易犯的一个大错误就是把它强盛时期实行的制度、政策以及占主流地位的思想文化奉为神圣,凝固僵化,不再与时俱进,减弱甚至丧失了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
——摘自齐世荣等《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1)材料一表现了唐朝文化怎样的大国气象?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造就这种气象的条件。
(2)材料二所处的时代,西方世界和中国分别发生了什么显著变化?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为什么还会出现材料三中的现象?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中外交往的发展呈现哪些主要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的观点。
对同样的历史活动,不同地域的人或不同时代的人可能有截然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洪武年间,广东人陈祖义等全家逃於此处(指“旧港”:在今印度尼西亚境内),宽为头目,甚是豪横,凡有经过客人船只,辄便劫夺财物。至永乐五年(1407年),朝廷差太监郑和等统领西洋大宝船到此处。有施进卿者,亦广东人也,来报陈祖义凶横等情,被太监郑和生擒陈祖义等,回朝伏诛。
——明·马欢著《瀛涯胜览》(马欢曾随郑和三下西洋。本书成书于1451年)
材料二 弗朗西斯·德雷克于1577年一1580年期间作环球航行,不断地作战与抢劫。他带回大量的战利品,被(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封为贵族。1585年,与西班牙的战争再起,德雷克在加的斯港摧毁了敌国船队,后又率领舰队于1588年与“无敌舰队”作战。
——德尼兹·加亚尔(法国)著《欧洲史》
材料三 旧港(在今印度尼西亚境内)番舶长张琏。广东潮州饶平县人。张本大盗,明嘉靖末作乱,扰广东、江西、福建三省。西籍言嘉靖间有海寇张士流夺据葡人之澳门。殆即琏也。中国人之胜西人,自是始。琏后为官军剿平。已报克获,万历五年,商人诣旧港者,见琏列肆为番舶长。漳、泉人多附之。犹中国市舶官。盖琏虽不称王,实握王权矣。
——梁启超著《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陈祖义和德雷克都曾海外劫掠,两者的结局有何不同?请结合史实,说明造成不同结局的原因。
(2)历史记述能反映记录者的观点和立场。请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关于民间海外活动的记述,指出陈祖义张琏的共性,分析马欢和梁启超观点的差异。
(3)有学者指出,历史研究的本质是选择。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美洲白银产量与流向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19C中外贸易货值表
年份 |
进口 |
出口 |
出\入超 |
1871—1874 |
66 1 05 041 |
71 484 090 |
(出)4 379 049 |
1887—1889 |
112 643 649 |
91 736 369 |
(入) 20 907 280 |
1892—1894 |
149 522 309 |
115 773 453 |
(入) 33 748 856 |
——赵矢元《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西方经济最初在亚洲经济列车上买了一个三等厢座位,然后包租了整整一个车厢,只是到了19世纪才设法取代了亚洲在火车头的位置,名副其实贫穷可怜的欧洲人怎么买得起亚洲经济列车上哪怕是三等车厢的车票呢?欧洲人想法找到了钱,或者是偷窃,或者是勒索,或者是挣到了钱。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中①②两个环节贵金属和商品的流动状况,分析环节①对欧洲社会的主要影响和环节②中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2)概括材料二中国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阶段中国和欧洲之间贵金属和商品的流动情况。
(3)指出材料三对亚欧经济地位变化的认识。
工业文明兴起后,人类社会历史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跨越。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大航海时代的OL >揭秘16世纪的中西贸易之路》
(1)材料一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结合所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材料二 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
——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
(2)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材料三 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数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成为最流行的口号……对那些富裕的居民来说,中国入世的好处随处可见:进口的奔驰更加便宜,沃尔玛的商品更加丰富……但也并非都是赢家,农产品进口关税减低,许多农民的生计变得艰难……
——人民网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进行了怎样的努力?
中西方传统文化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折射了不同社会思想领域的变迁,其影响至深至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周)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一同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屏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东周)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在一种与外界基本隔离的状态下自发地产生与发展起来……较少借鉴和吸收别国的文化,并且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使自己的文化出现断层、转型或湮灭,表现出稳定连贯的文化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由于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与别国文化交流较为困难……即使在接触外界文化之后,中国人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表现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文化观。
——祝西莹 徐淑霞《中西文化概论》
材料三 公众对于传统的态度能够反应社会的活力,一个社会反传统的力量越强,社会就越开放,创新能力也就越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也就越快。反之,社会就显得保守,创造力低下,发展趋于停止。
——《对待传统文化的现实态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西方思想领域的现象,分析两种文明朝着“各自不同方向发展”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3)结合近代西欧与中国思想发展历史,简要评述材料三作者的观点。(10分。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二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的力量转向西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创立的市场经济模式分别是什么?(2分)两国新的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共同历史原因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异同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 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 倍。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建国后至1978年前,我国的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从1988年8月中旬开始,各地先后出现抢购先兆,在上海,8月17日、18日,抢购的迹象已经明显,……从8月19日起出现全国性抢购狂潮。……银行门前提款的人拥挤不堪,上海银行告急。当时的报纸记载,“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
———摘自尹永钦、杨峥晖《巨变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
(邓小平)在1988年5月19日说:“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决步伐。物价问题是个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是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上一个大包袱,……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摘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材料三:1985—1989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情况表
———据《巨变1978—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相关数据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和特点方面比较16世纪西欧物价上涨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物价上涨两者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6世纪西欧物价上涨和20世纪80年代中国物价上涨所造成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航线图
材料二:……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请回答:(1)材料一新航路开辟航线图中线路1、线路2的开辟者分别是谁?(4分)他们的活动给欧洲和亚非美洲分别带来什么重大影响?(4分)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有何影响?(2分)
(2)18-19世纪的欧洲流行这样的说法:“Steam叔叔是英国人” (Steam此处既是人名又是蒸汽机的意思)。英国率先兴起工业革命的条件有哪些? (4分) 这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又有何影响?(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哪些新的重大发明应用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分)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法。某校的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完历史《必修2》后,对“市场”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下面是他们收集到的一些资料,请你和他们一道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组:中国古代城市的市场布局分析(以汉唐——宋元为例)
材料一
第二组:世界市场的走势:由区域到整体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世界
第三组:近代以来中国的“市场”:由被动走向主动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唐到宋元时期市场布局的变化,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市场由区域走向整体的过程,并概述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指出《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以及新时期中国是如何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