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公元1500年存在的几种交通方式的优劣及运输成本对比表。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方式 |
纯粹运输成本 |
附加运输成本 |
陆运 |
很高(道路修建;运载工具结实;动力需求大) |
很高(易于设卡,易被盗抢) |
河运 |
较低(运载工具要求较低;动力需求小于陆地) |
较高(易于设卡,水上抢劫难度较大) |
海运 |
最低(路线选择空间更大;承载量远大于其他方式) |
最低(周旋空间大,不易盗抢;设卡点有限) |
A.海运代替陆运和河运是必然趋势
B.发展海运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
C.新航路的开辟便利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确保安全是选择交通方式的首要因素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材料所记载的物件传入西欧,使西欧
A.告别骑士时代 | B.加速思想解放 |
C.完成社会转型 | D.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 |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
A |
西汉发明造纸术 |
西汉后,纸成为书写的唯一材料 |
B |
指南针于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 |
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
C |
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 |
以后,雕版印制技术不再使用 |
D |
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火药配方 |
东晋广泛制作火药并迅速运用于军事 |
以下四幅图片的作物原产美洲,15、16世纪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来又传到欧洲和美洲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区。这主要得益于( )
A.丝绸之路 | B.郑和下西洋 |
C.西班牙人的传播 | D.新航路的开辟 |
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花生和番茄在东南亚热带的土地上疯长,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
A.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方兴未艾 | 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C.经济交流改变了亚欧的社会生活 | D.经济全球化进入高潮 |
有人说,欧洲人具有冒险精神和扩张性,中国人讲究“中”、“和”以及安土重迁。下列各项,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
①罗马法的发展②新航路的开辟③郑和下西洋④农本商末的观念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 )
A.地中海转移到了非洲东海岸 | B.地中海转移到了太平洋沿岸 |
C.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 D.波罗的海转移到地中海地区 |
对图中所示时间轴解析正确的是()
A.地理大发现是全球化的开端,世贸组织的建立是全球化的终点 |
B.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 |
C.完整的展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 |
D.只能体现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
观察下图,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开辟的航线主要是()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造成这种重大影响的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 | B.新航路的开辟 |
C.丝绸之路的开通 | D.富尔敦发明汽轮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写到,十四世纪以后“欧洲则组织起在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活动的合股公司……,这些合股公司是无与伦比的,因为他们所具有的合股性质限定了投资者的责任,使投资所起的作用与经营管理的职责相分离”,材料反映了
A.新航路后的“商业革命” |
B.新航路后的“价格革命” |
C.公司的出现导致了早期的殖民扩张 |
D.公司主要出现在意大利 |
“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
A.克服商业危机 | B.扩大海外市场 |
C.对外倾销商品 | D.追逐商业利益 |
“16世纪时,关于中国的报道几乎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专利,进入18世纪,法国人后来居上,那些像优秀国外数学家一类的博学的传教士,真正充当了中西学术文化交流的使者角色。”材料强调的是()
A.西方传教士开始全面开垦中国文化 |
B.东西方之间开启了“对话”的历程 |
C.欧洲经由传教士引介关注中国文化 |
D.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现象达到了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