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资产阶级革命者章太炎撰文评价一位古代思想家:“余姚者,立宪政体之师。观
所恃重人民,轻君主,固无可非议也。”下划线上可填入的书名为( )
A.《四书章句集注》 | B.《天下郡国利病书》 | C.《藏书》 | D.《明夷待访录》 |
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其中一位主张“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等,这位思想家是( )
A.李贽 | B.黄宗羲 | C.顾炎武 | D.王夫之 |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写到:“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材料认为黄宗羲的思想( )
A.继承儒家民本思想 |
B.继承并发展儒家思想 |
C.具有现代民本思想 |
D.儒家思想与现代民本思想结合 |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
在中国古代史上有几个思想文化非常活跃的时期,思想文化的活跃通常是以宽松的政治环境为背景,但也有例外,这个“例外”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 B.隋唐时期 |
C.两宋时期 | D.明末清初时期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 B.揭示了明朝灭亡的社会根源 |
C.宣扬复兴昔日老庄之学 | D.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处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 |
B.b处处于高潮是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推动 |
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冲击 |
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 |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将清代学术的发展脉络概括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下列属于道咸以降“新学”的开创性著作是( )
A.《明夷待访录》 | B.《海国图志》 |
C.《孔子改制考》 | D.《天演论》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提出“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有无之处,以虚静而统天下,则不恃贵戚旧臣以夹辅”,“以法相裁,以义相制,……自天子始而天下咸受其裁”。上述言论反映出当时
A.西方君主立宪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 | B.“共治天下”理念被思想界普遍认同 |
C.儒家对专制皇权的反思达到新高度 |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削弱 |
中国古代儒学成为一种士大夫之学。到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主要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 )
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 | 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 |
C.建立法治社会是必然 | D.应当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新思想系统”
A.抨击君主专制并倡导君主立宪制 |
B.彻底批判并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 |
C.蕴含了近代“民主、法制”思想 |
D.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时代诉求 |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对上述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
A.将民本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
B.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 |
C.触及到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 |
D.对清代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 |
严复在《原强》中称:“民力已堕,民智已卑,民德已薄,虽有富强之政,莫之能行。”为此,晚清知识界提出了( )
A.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
C.革命与民主共和的思想 |
D.新民强国的政治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