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  )
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
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③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
④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人物的言论与宋明理学思想相符的是: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理二主之理!”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④孔明:“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在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其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主要是因为二人

A.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B.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C.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他们的主张是基于

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
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现念淡薄
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
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
B.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C.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D.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辩化
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主张,儒、佛、道三家互相吸取有关的思想理论,逐渐融合。“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这一观点说的是(  )

A.佛教与道教的调和 B.儒学与佛教的调和
C.三教的调和 D.儒学与道教的调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

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D.明确学生最高学术目标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编于唐初的《百行章》写道:“人虽有貌,不学无以成人。但是百行之源,凭学而立,禄亦在其中矣……温故知新,可以师矣。若不广学,安能知也?未游边远,宁知四海之宽?不涉丘门,岂知孝者为重乎?”该材料无法体现(   )

A.孔子教育主张的影响 B.儒家伦理的观念
C.“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D.理学思想的熏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它的思想在驰骋。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在思想方面的依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思想史上常有互相借鉴的学术思想或流派的出现。古代有一个佛教故事这样说:禅宗六祖慧能去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盘经》,有幡被风吹动,因有二僧辩论风幡,一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争论不已。慧能便插口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动!下列思想中与慧能思想相近的是

A.万物皆有一个天理 B.道是世界的根本
C.先有理而后有气 D.冲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