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东学西渐,西学亦东渐,阅读下列材料[来材料一 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稣会士历尽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文化主流——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
——郑明谦著《儒学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而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著《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的吸收……
——毛泽东著《新民主主义论》
(1)为什么在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下欧洲启蒙思想能够形成,而欧洲先进思想在明清时期没有“生根结果”,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2)依据材料二,归纳胡适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为改变上述状况,胡适等人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谈谈毛泽东是如何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金朝第四代皇帝完颜亮(1122—1161年),从小就仰慕汉文化,他拜汉儒张用直为师。完颜亮少年时爱读书,能吟诗、作文,喜欢下棋、点茶,交结儒士。因此对封建王朝的政治思想比较熟悉。
完颜亮年轻时“英锐有大志”,想干一番事业,这从他年轻时所写的“蛟龙潜匿隐沧波,且与虾蟆作混和。等待一朝头角就,撼摇霹雳震山河”等诗中可以反映出来。
金熙宗(完颜亮的祖父)当政时,关于继续推行奴隶制,还是转向封建制的政治斗争相当激烈。完颜亮即帝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主要内容有:

领域
具体内容
政治制度的改革
废除熙宗及其以前在汉族地区设置的行台尚书省,使政令统一于朝廷;废除权力极大的都元帅府,仿汉制设立枢密院,任命枢密使、枢密副使主管军事;废除中书、门下两省,只设尚书省,主管朝廷政务;改革和加强科举制度;等等。
迁都燕京
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上京会宁府日益失去了驾驭全国的地位,完颜亮下诏迁都燕京,金朝统治中心由女真故地迁到中原汉人居住地区。
社会经济方面
派人到各地拘收原侵官地和荒闲的牧地,授予南迁的女真人耕作,多余的土地允许汉人租佃;印钞铸钱,改革币制:下令印制交钞(纸币),又下令铸造铜钱“正隆通宝”,与旧钱通用。

 
——摘编自《女真族杰出的改革家完颜亮》
(1)根据材料,说明完颜亮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完颜亮改革的历史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注:不会去享受);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里仁》
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1)据材料一归纳孔子、董仲舒思想的共同点。指出董仲舒重教化的目的。
材料二 “欧洲现代经济”是以资本为基础的社会。这个“资本”,在工业化过程中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张。在这一扩张过程中,“恶”作为资本的本性得到了露骨的体现。资本的“恶”性是它全部能动性的基础。但恰恰正是资本的这个“恶”,使人类跨进了一个新时代:它把劳动力变成商品,把货币变成资本,把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变得比奴隶制和农奴制“先进”,使之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还有利于为未来更高级的新的社会形态创造要素。
——裘元伦《欧洲工业化时期劳资关系》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作者关于“资本”的观点。
材料三 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这就决定了义利观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比如,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它更多地强调精神,以便于战胜在物质上强于我们的敌人;在国家或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以便于在国破家亡中救亡图存;等等。
——郑永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义利观理论形态的历史演进》
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邓小平文选》第2卷
材料四 我们要做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的好兄弟。“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中国一贯主张,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中国同太平洋岛国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有着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理想。
——2014年11月21日习近平《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
(3)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义利观的差异,结合时代背景简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你对义、利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说:“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三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四 目前,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众多孔子学院,孔子的思想学说日益被世界各国人们所关注。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2)据材料二,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义如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它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
(4)据上述材料回答,孔子学说在当代社会有何价值?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思想和思想活动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汉代的主要祭孔活动有:公元前195年,汉高祖亲自到曲阜以“太牢”祭祀孔子。汉元帝在位时,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孔霸为帝师,封关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公元29年,光武帝派遣大司空宋宏作为特使到曲阜祭祀孔子。公元59年,汉明帝于太学及全国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历次祭孔活动的特点,并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汉代如此祭孔的原因。
材料二 晚清进步思潮是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剧变的现实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当时出现了持续不断的全局性社会危机及中西文化的冲突融合。……晚清涌现出来的社会思潮大都具有实践意义,几乎所有的社会思潮都被人们用作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独立的工具或者思想武器。……新的思潮往往诞生在旧思潮的母体中,而旧思潮却仍然要与新思潮相互纠缠并延续很长一个时期,这样的纠缠有旧思潮对新思潮的孕育,也有对新思潮的遏制。……当时思想家们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了憧憬,也表明他们对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特殊国情知之甚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上思考不够熟。
——陈国庆《论晚清进步思潮的渊源和特点》
请回答: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进步思潮出现的原因和特点进行论证。(要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环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孔子
材料二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观点。(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德、法历史,分别说明莱布尼茨和伏尔泰为何推崇中国文化?(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主要思想?(6分)这一主张对儒学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4)你是否同意吴虞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5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中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有何影响?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认识论?
(3)据材料三,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思想?
(4)据材料四,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材料四 下图是清朝皇帝乾隆之女立的纪念牌坊——于氏坊。传乾隆女儿脸上有黑痣,算命先生说:“主一生有灾,须嫁有福之人才可免去灾祸。”朝中议论,只有圣人后代最妥,由于满汉不准通婚,乾隆让女儿认协办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于敏中为义父,改姓于后下嫁孔家。此坊为纪念于氏而立。

(1)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演变的过程。(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的理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为打开“新风气”借鉴的理论。(8分)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三、四反映的现象?(4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理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孔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理教、生活状态、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
——摘编自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材料二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批判孔子最厉害者,几年后,陈独秀有所变化。其实陈独秀变化的是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分开来,看到了孔子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这和当年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打倒孔子的说法是有区别了,而陈独秀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精神丝毫没变。专制主义和孔孟的原始儒家是有区别的,过去把孔子当作封建专制主义的代表其实是不很恰当的。后来的儒家和法家同流合污,是汉儒、宋儒之流的勾当。孔子不应该负完全责任。
——摘编自刘济生《重新发现历史——对中国传统文化软肋的剖析》
材料三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在世界上的经济、政治地位正在崛起,在这个时候我们拿什么去跟世界对话?还是要拿中华文化与人交流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全球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国学热”现象的升温。当代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在强调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优秀成分,比如传统儒家思想的“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老祖宗的东西,虽然是好东西,毕竟是我们的祖先用来处理过去的国家或人际关系的指导思想。如果我们只有这些东西,而不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更能说明现实世界的理论和思想,我们的文化吸引力还是比较有限的。
——摘编自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陈独秀批判儒家思想的着眼点及背景。
(2)依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了怎样新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始儒学与汉儒、宋儒的异同。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代儒学复兴的背景?谈谈你对当代儒学复兴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明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一个原因在于地理方面。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才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中国从一开始起,就能供养很可观的人口……如此巨大无比的人力资源,使中国人能够不管事态发展如何,始终保持自己的特点……还有中国的农业生活方式。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土地是否适宜耕种这一点,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中国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书面语。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操的方言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与共同的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这种考试制度最初是综合性的,后来渐渐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儒家学说为中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并做了合理说明,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但到19世纪中叶,这一形势发生了突然而剧烈的变化。
材料二  19世纪后半期,自我为中心的中国人经历了一系列的灾难和痛苦。部分中国人开始反思和重新变革自己的文化。有官僚阶层开始的自强运动,有翻译介绍西学,也有个别人在生存危机下认识到非变革制度不可。商人阶级形成发展。在20世纪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并促成了一场民族解放运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文明保持连续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来文明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据此指出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特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可是,到了近代,儒学却连连遭到批判,其地位和影响不断削弱、衰微,最终失去主流、统治地位,被边缘化。这是中国儒学发展、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儒学的衰微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本同步,其历史必然性不言而喻。不同性质的社会变革一旦在中国展开,文化革新就相应提上了日程,就势必要不断触动传统儒学,以致最终否定它的神圣地位。在变革过程中,中国古代社会结构逐步解体,儒学也势必随之同步衰微。
——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
材料二   韩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到了现代,他们一方面提倡世界化(实际是向美国看齐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又保护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后者做得甚至比中国还好。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以儒家精神为基础的韩国人精神及其思维模式,还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关系,“群体内的和谐”与“群体外的竞争”密切结合,使得韩国国内稳定不乱,又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促使其综合国力名列前茅。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儒学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对中、韩两国的影响有何相似之处?并分析儒家文化在近代中国、现代韩国命运不同的根本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改变西汉前期的主流价值观,树立忠孝风尚,汉武帝把以前的举孝廉制度化。《汉书•武帝纪》记载:“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汉武帝又大力提倡儒学,把五经教育官方化,在中央设五经博士,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上,汉武帝也推广文翁的做法,各郡国都设立学官,教授儒学,宣扬忠孝之道。
——陈辉《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前期的主流价值观及其宣扬的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组织了一次研究性学习,其中主题为“与孔子同行——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以下是本次学习中所整理的图表结构,请根据提示填写、完成①②③④中的具体内容。

板块一:遥望当初的孔子
1
想当初
孔子如丧家之犬,儒学迂阔难行
板块二:再看历代的孔子
2
秦朝时期(秦始皇)
焚书坑儒
3
西汉时期(汉武帝)

4
明清之际(李 贽)
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5
维新变法(②)
孔子是变革的先师
6
民国初期(袁世凯)
尊孔复古
7
新文化运动(陈独秀)

板块二:正视当今的孔子
材料一
孔子学院标志

(画面是一只昂首高飞的和平鸽与地球图案组合,这两个图案又构成了一个变体的“汉”字)
  材料二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材料三
据新华社报道: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300多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及欧洲最多),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④根据材料一、二、三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正视“当今的孔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实际上他(汉武帝)和他的近臣们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致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汉武帝时代,他的近臣是怎样将儒术扩展到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中去的?对中国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材料二 史论“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 “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
(2)归纳指出材料二中康有为、梁启超对儒学看法的不同观点。(4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说明康梁看待儒学的本质目的。(4分)
材料三 史观(梁漱溟)假使中国的东西仅只同西方化一样便算可贵,则仍不及人家,毫无可贵!中国文化如有可贵,必在其特别之点,必须有特别之点才能见长!宋以后所谓礼教名教者又变本加厉,此亦不能为之曲讳。数千年以来,使吾人不能从种种在上的权威解放出来而得自由,个性不得伸展,社会性亦不得发达,这是我们人生上一个最大的不及西洋之处。(张岱年)“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应科学地研究孔子、评价孔子。”
(3)材料三中梁漱溟先生的观点是运用什么史学方法评价中国传统文化的?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梁漱溟的观点。(6分)据材料三中张岱年的观点。谈谈我们今天应如何看待历史上孔子及其儒学思想的地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2)据材料二,指出“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指什么?结合史实指出汉代学者是如何改造儒家思想的?(5分) 
材料三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
(3)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观点,并结合汉代以后的史实说明其合理性。(3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