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
B.正统的孔孟学说 |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
D.儒家学说与权术 |
董仲舒曾向汉武帝建议:“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名田:名下的土地),以赡不足”。对上述建议理解正确的是( )
A.不赞成儒家借鉴古制的传统 | B.平均分配土地以缓和矛盾 |
C.取消土地私有以恢复井田制 | D.限制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 |
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
A.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
B.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
C.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
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
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该观点( )
A.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
B.主要体现“天人感应”的理念 |
C.直接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的局面 |
D.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 |
柳宗元说:“浮屠(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奭(盛大)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所述反映出当时( )
A.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显露 |
B.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 |
C.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
D.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 |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陆九渊 |
“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经学时代”盛行的是( )
A.道家思想 | B.儒家思想 |
C.法家思想 | D.墨家思想 |
《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
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以下皇帝的行为,不属于对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
B.为了加强皇权而打击诸侯势力 |
C.皇帝重视发生的自然灾害 |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
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
B.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 |
C.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 |
D.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 |
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反映出( )
A.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 |
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 |
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 |
D.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陆九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