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监察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
B.监察制度杜绝了官僚队伍的腐败 |
C.都察院是明清时期的监察机构 |
D.监察权来源于皇权,代表君主个人的意志 |
加强对吏治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①秦朝的御史大夫 ②汉朝的刺史
③宋代的中书门下 ④明朝的科道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
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
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
A.皇权逐渐衰弱 | B.君主集权加强 |
C.内阁取代六部 | D.首辅权力失控 |
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统合功能”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A.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 B.加强了中央集权 |
C.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 | D.提高了官员素质 |
据史书记载:“人尝谓辅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此材料讲述的是
A.唐代三省六部制 | B.宋代参加政事 |
C.明代内阁制 | D.清代军机处 |
关于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所享有的权力,正确的描述是
①明朝内阁有专门的衙署,可以指挥六部等行政机构
②明朝内阁大学士可以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③清朝军机大臣负责承旨拟写,相当于皇帝的秘书
④清朝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制定军国大计等机要政务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明初中央“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
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
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
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率 |
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
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应出当时 ( )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
《起居注》是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了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朝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撰《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
C.清代君主权力不再受到制约 | D.记注官的设立削弱了相权 |
明朝后期,曾两度出任内阁首辅的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之威重,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下列选项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明朝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 |
B.明朝内阁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
C.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
D.明朝内阁无法制约皇权 |
朱元璋未称帝时就认为元朝“以宽纵失天下”,“(治国)首在正纲纪。元氏昏乱,纪纲不立,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朱元璋认为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打击贪腐,整顿吏治 | B.废除丞相,直辖六部 |
C.设大学士,以备顾问 | D.广开言路,体察民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