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史记·货殖列传》说:“孝、昭治成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辅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市人口膨胀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变化
B.对外贸易兴盛带来了社会风气的恶化
C.城市规模扩大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商品经济发展造成了社会观念的转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大城市设有金银铺和兑房专门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都城出现了专向客商出租铺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开始出现商业服务机构 B.经商方式灵活多样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一变化表明(    )

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杜牧在《上李太尉论江贼书》中写道:“伏以江淮赋税,国用根本,今有大患,是劫江贼耳……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自十五年来……凡名草市,劫杀皆遍,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从中可以获悉当时江淮地区
①“草市”的税收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
② 商人经常面临人身财产安全的威胁
③“草市”已经不受官吏直接管辖,治安极差
④“草市”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周“工商食官”,春秋战国自由商人崛起,秦汉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隋唐柜坊与飞钱的出现,宋元坊市界限的打破与营业时间限制的突破、纸币的产生,明清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

A.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发展过程极为艰难
C.发展阶段特征明显 D.抑商政策制约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廷在其《广阳杂记》中说:“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作者旨在说明清初

A.已形成统一国内市场 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C.全国工商业市镇繁荣 D.苏州是江南经济中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里说北京城“四方之货不产于燕而聚于燕”,“远方异域之人不避间关险阻,而鳞次辐辏,以故蓄积为天下饶”。从中可以看出北京城是

A.边塞城市 B.工商城市 C.消费城市 D.军事城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经世文编选录》载:“番中本无盐硝,火药,亦无铳炮器具,后因中国之人接济往来,私相教习,违犯严禁,将带出境,以济番人之用……若今明开通税之门,略同互市之法,火铳,火药公然交易,得番人无用之物,济番人有用之器,是持其柄而授之兵也。”材料反映的思想是

A.主张扩大火铳,火药的交易
B.反对实行海禁
C.主张实行海禁
D.主张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开元时(713-741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舶深六七丈”。从材料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广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B.唐朝海外贸易繁荣
C.唐代的手工业很发达 D.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汉初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有其必要性
B.商人实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制
C.工商业资本流动冲击等级秩序
D.商人的土地兼并加剧农民流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

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B.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
C.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 D.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牙行是市镇经济结构的中枢,操纵市镇经济的运作:  “市中贸易,必经牙行,非是,市不得鬻,人不得售”;举凡“花、布、柴、米、纱,下及粪田之属,皆有牙行,类皆领贴开张”。(樊树志《晚明史》)由此判断,牙行

A.对市镇经济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B.是操纵市镇经济的地方黑恶势力
C.属于官方管理工商业的职能部门
D.与商帮活动的经营管理密切相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周礼·地官·司市》记载:“大市,曰昃(太阳偏西)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材料说明先秦时期(  )

A.按时段,分人群交易 B.已经出现了夜市
C.交易场所已趋同定 D.市场初显专业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
①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②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
③柜坊、飞钱开始问世
④流通领域出现纸币交子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两则材料反映了

A.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较少
B.我国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
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
D.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