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钱又称“便换”,是中国早期的汇兑业务。元和七年,唐宪宗下令,飞钱业务由朝廷的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统一经营,收取手续费10%,即每贯(一贯一千文)付费一百文。由材料可知飞钱
A.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铸币的不足 |
B.是中国古代纸币的一种形式 |
C.可以减少商人长途携带大量货币的不便 |
D.可以适当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
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
长期从事“明清之际白银流入中国”问题研究的美国学者艾维斯认为,1560到1600年日本白银的年输出平均在 33750 -- 48750公斤之间,大多数最后还是到了中国。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经过菲律宾流入中国的南美洲白银则达到57500一86250公斤。这( )
A.反映出明清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
B.表明明清统治者未执行“海禁”政策 |
C.说明“重本抑末”政策有夸大嫌疑 |
D.证明明清时期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专制制度的衰落 |
C.西方文明的影响 | D.抑商政策的松动 |
平遥是著名的“晋商”发源地之一。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 B.晋商活动范围广 |
C.山西是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 | D.汇兑事业在中国开始发展 |
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 材料反映出明代( )
A.商业较繁盛但是缺乏竞争 |
B.农产品出现商品化趋势 |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活跃 |
D.上海的对外贸易发达 |
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
有学者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的结束和所谓“现代”发展的开始,宋朝时所发生的一些变动,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下列史实不符合此观点的是( )
A.“市”的发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B.市民阶层不断发展 |
C.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
D.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
在中国古代,商业空前繁荣,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东欧和北非地区是在( )
A.汉代 | B.唐代 | C.宋元时期 | D.明清时 |
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时期( )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
晋商曾自豪地说:“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这一商人群体活跃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 B.秦汉时期 |
C.隋唐时期 | D.明清时期 |
宋代吴处厚曾说:“蜀有痎市,而间日一集,如疟疾之一发,则其俗有以冷热发歇为市喻。”这段话反映的是( )
A.宋代蜀地疟疾流行 |
B.宋代的集市贸易十分繁荣 |
C.“市坊”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 |
D.宋朝经济没能均衡发展 |
下列古代出现的商业现象,按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②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③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④大量商业市镇兴起
A.②③①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④③② | D.③①②④ |
《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太和五年(公元831年)七月,左右巡使奏:‘……不合(不应当)辄向街开门户,悉令闭塞。’”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严格限制州县城市的商品交易 |
B.导致农村集市贸易无从发展 |
C.严格控制城市里坊与市的界限 |
D.抑商政策导致商业发展停滞 |
以下是明清时期部分地区州县与集市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明清时期( )
省区 |
嘉靖至万历 |
顺治至雍正 |
乾隆至道光 |
|||
州县数 |
集市数 |
州县数 |
集市数 |
州县数 |
集市数 |
|
直隶 |
14 |
132 |
82 |
527 |
43 |
537 |
山东 |
42 |
104 |
64 |
1126 |
74 |
1583 |
陕西(关中) |
16 |
143 |
21 |
238 |
28 |
264 |
江西 |
45 |
459 |
51 |
545 |
43 |
976 |
福建(不含台湾) |
19 |
131 |
15 |
205 |
39 |
511 |
广东 |
— |
— |
72 |
1270 |
71 |
1959 |
A.经济重心呈现南移之势 B.满清沿袭明制以笼络汉人
C.农产品的商品化不断加强 D.地方行政机构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