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 )
A.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
C.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还记载: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这主要说明近代中国( )
A.民族资产阶级垄断了商业活动 |
B.外资与华资竞争共生关系 |
C.西方在华商品输出都靠中国人经营 |
D.中国商人在本国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 |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A.海禁加剧了寇患 |
B.海禁的负面作用明显 |
C.有中国商人参与了寇患 |
D.应当重新评估抗倭斗争的必要性 |
古代都会因商业繁盛而兴起,下列描述比较符合下图的是( )
A.“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 |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
C.“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
D.“十万烟火”“富甲一方” |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
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
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
明初实行一种政策:商人要获得盐引,须运粮到北方边疆,以粮换“引”,凭“引”到指定盐场支取食盐,再到指定的地区销售。其推行直接导致了( )
A.晋商的迅速崛起 | B.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
C.重农抑商的破产 | D.农工皆本思想的产生 |
有学者研究(宋本)《清明上河图》发现,图中汴京城墙上下没有一个守卫,也没有任何城防工事,整座城市沉浸在浓厚的商贸气氛中。这些细节传递出的信息( )
A.国防意识日趋淡漠 |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C.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 D.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
明朝谢肇淛《五杂俎》:“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今安徽黄山市),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材料表明当时
A.奢侈品贩运是商人致富主要手段 |
B.形成地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商帮 |
C.富商大贾大多以垄断经营敛财 |
D.“以末致财,以本守之”的财富观没落 |
明代“海上(松江府)官、民、军、灶(灶户,以煮盐为业的盐户,可以开垦政府拨给的土地作为服役的生活保证),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这说明
A.某些地区形成了棉花专业化经营区域 |
B.植棉业已成为国家赋税的重要支柱 |
C.农业生产普遍出现了多种经营的方式 |
D.明朝政府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
“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据此推测,作者认为1800前世界贸易中心有可能是
A.长安 | B.广州 | C.上海 | D.北京 |
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
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
C.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
D.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
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
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 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
C.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 D.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
学者梁庚尧认为:“市易法的颁行,……由于王安石以义理财思想,使其在立法时表现出摧制兼并的外貌。然而社会政策只是市易法阳宣的一面,财政政策才是其阴伏的真正本质。”据其观点,市易法的“真正本质”是( )
A.节流增收 | B.打击富豪 |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 D.抑制兼并 |
朱元璋认为元末商税太重,改二十取一为三十税一,并扩大免税范围。明中叶以后又推行两项政策,一是嘉靖八年(1530年)轮班匠制度的取消;二是万历九年(1581年)“一条鞭法”的推行。前者使工商业者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轻,后者则使那些“操资无算”的富商大贾“亦以无田而免差”。上述政策的实行导致的主要结果是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B.重农抑商政策被抛弃 |
C.明代商人地位提高 |
D.“工商皆本”思想产生 |
《秦律·田律》规定:“百姓居田舍者毋敢酤(买卖)酒,田啬夫(官职)、部佐(官职)谨禁御之,有不令者有罪。”该法令出台的主要动机是( )
A.抑制商贾发展 | B.提倡粮食节俭 |
C.严禁商品流通 | D.稳定酒类物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