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明清时期,晋商是当时国内势力最大的商帮之一。从明初到清末,他们在商界活跃了五个多世纪,但在近代衰落了。
材料一 明初的山西大同、宣府为重镇,于是山西商人以“极临边境”的优势……便捷足先登,纷纷进入北方边镇市场。明人章懋说:“圣祖以边城险远,兵饷不克,而粮运劳费,乃命商人输采边仓,……商人喜得厚利,乐输边饷”。
材料二 明初山西民风是“民多俭质而力农,士尚气节而务学”;到了明朝后期,山西民风是“奢靡其习染也,……商贾家亦雕龙绣拱,玉勒金鞍”。“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才以下,方使读书应试”。
材料三 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之为百间屋”。
材料四 “中国晋商多于各省设立汇兑庄,……每一字号岁盈不下数十万。”19世纪中期以后,洋商在通商口岸开设了很多银行,“晋商之利,稍为所夺……”。
——摘编自《晋商兴衰史》
回答:
说明晋商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②根据材料二说明山西的民风发生的变化。
③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说明晋商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原因。
④参照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通商口岸的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⑤结合材料说明晋商的兴盛和衰落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启示。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废除丞相,皇帝君临天下,直接处理国家大事,设殿阁大学士辅政,后逐渐演变为内阁,成为与六部并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内阁的最高长官称“首辅”。
材料二 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
请问:同样是“内阁”,两者有何根本区别?
读图:
请回答:
(1)据图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有何积极影响?
(2)图二所示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这一特点被后世历代王朝所继承,原因何在?
(3)图三所反映的土地制度和后代王朝的土地制度相比有何不同特点?造成其瓦解的时代因素有哪些?
(4)图四可以体现出军机处的什么特点?军机处的设置使清朝的中央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何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语)……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以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明太宗语)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置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臂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三: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财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和明太祖对丞相(宰相)作用的看法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又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明明朝中期内阁大臣的地位和职权。
(4)综合以上材料,评价唐、明两朝皇权和相权关系的异同。
以下是战国和辽、宋、夏、金时期货币形制的图案:
货币的演变反映并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和变动。
据此回答:
(1)参照图1,概括说明秦朝实施这一措施的重要意义。
(2)依据图2 和所学知识,宋、金、夏时期中国货币有何新的发展?它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面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国家军政要务。嬴政统一全国以后,设置“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太尉一职虚有其位而无实人。
材料二院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四: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福威。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三公”的出现有何实质意义?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矛盾?
(2)据材料二,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
(3)据材料三,为什么说“传统的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
(4)元代实行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据此并结合材料四说明明朝废除丞相的原因和措施。
(5)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又处理411件事。
请完成:
(1)奏章送达皇宫,是因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中央、地方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2)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
(3)这则材料反映了明朝皇权的 什么特点?
北宋都城东京城内的街巷当中,随处都有商铺邸店和酒楼饭馆之类,繁盛的夜市也早已在开封出现。当时的洛阳、扬州、成都等大城市,其情况也和开封城相仿佛。在唐代的长安城和洛阳城内,坊巷只是住宅区,黄昏后坊门锁闭,禁止夜行,商店都集中在市里,所有的交易只能在市里进行,而且只能在白天进行。北宋的各大城市中,既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也突破了白昼和夜晚的界限。
请思考:北宋城市商业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北宋到南宋初,为了对商人征税,各地在税务官下设立“专栏”,对商旅进行严格的盘查。高宗绍兴年间,长江沿岸的税务增加栏头,对商旅进行非法缴租……税务专栏人员下面还有许多打手,“设弓罗箭,如待寇至”,商旅一到,他们就大打出手,在正常商税之外另有勒索。
材料二 南宋之时,不少人已逐步改变了以前人们把工商业称作末业的看法,而认为“士农工商四者皆百姓之本业”,并说这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不可改变的事实。
材料三 北宋熙宁年间,岁入缗钱六千万,南宋熙丰年闻为六千五百三十万缗,略高于北宋。北宋庆历中,每年商税收入为一千九百七十万缗,熙丰年间更多一些,约占缗钱的三分之一。 ——《简明宋史》
请回答:
(1)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2)材料二的观点说明了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的认识。
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度始终存在着两对主要矛盾,其中之一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据此回答:
(1)(右图为“丞相之印章”封泥)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三公,其中,丞相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朱元璋曾下令“后世子孙永不许恢复丞相制度,如果有人如此请求,凌迟处死。”他下这道命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终明一代,虽没有丞相之名,但却仍然有人有丞相之实,这主要是指明代什么机构中的人?该机构最初由哪位皇帝设立?
(3)右图为军机处值房。该机构是哪一朝代的什么皇帝设立?军机大臣的职责是什么?它的设立有何影响?
(4)宋朝以前,丞相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以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到明清大臣奏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这种情况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乐客》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夜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材料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旁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锺,船中养犬长食肉。
——唐·张籍《野老歌》
材料三: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王安石《商感》
材料四:大妇弓弹中妇绩,绿鬓小妇当窗织,莫辞劳,吴中贾来价正高。
——乾隆时《南江县志·棉布谣》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出的唐代商业发展的情况。
(2)依据材料二,指出该诗所记录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
(3)从材料三中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根据所学知识说明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唐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为什么?
(4)材料四表现出了哪些历史现象?它与唐宋时期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鲁周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赵国)大商人(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
材料三
材料四 战国时期商鞅主张重农抑商,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所反映的共同历史现象是什么?并分析该现象出现的积极意义。(4分)
(2)依据三指出与战国时期相比,明朝我国商品经济出现了什么新现象?简述出现这些新现象的有利因素。(4分)
(3)依据材料四说明商鞅和黄宗羲的观点有何不同?并简要评价商鞅和黄宗羲的观点。(6分)
君主专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称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为“帝”。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 皇帝之下,由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组成中央政府。三公分掌国家政务,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1)据上述材料指出,秦朝是怎样强化君权的?(6分)
材料三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摘自《明史·职官志》
(2)材料二到材料三官职设置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在汉代到元代中央官制的设置上有何体现?举一例说明。(4分)
(3)你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有何弊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