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国家军政要务。嬴政统一全国以后,设置“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太尉一职虚有其位而无实人。
材料二院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四: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福威。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三公”的出现有何实质意义?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矛盾?
(2)据材料二,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
(3)据材料三,为什么说“传统的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
(4)元代实行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据此并结合材料四说明明朝废除丞相的原因和措施。
(5)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