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随着明清商业的发展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对士商的评价也悄然发生变化,抑商观念开始松动,甚至在十五、十六世纪以后中国社会开始出现一个普遍性的社会运动——“弃儒从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
——(明)王阳明《节庵方公墓表》
材料二 开国百有五十年,承平日久,人材日多,生徒日盛。学校廪增,正额之外,所谓附学者不啻数倍。此者选自有司,非通经能文者不与。虽有一二幸进,然亦鲜矣。略以吾苏一郡八州县言之,大约千有五百人。合三年所贡,不及二十;乡试所举不及三十。      
——文徵明《三学上陆冢宰书》
材料三 君讳筼……幼治书,年十九丧父居忧,读丧祭礼,乡党以孝称。遭乱,乃弃学子业不治,就市廛卖米。            
——(清)朱彝尊《布衣周君墓表》
材料四 贸易之际,人以欺为计,予以不欺为计。故吾日益而彼日损。
——(明)康海《对山集》
材料五 “正德年间,岁大歉饥,蓄储谷粟可乘时射倍利”……(徽商汪平生)“不困人于厄,悉贷诸贫,不责其息,远近德之。”                          
——《祁门倪氏族谱》下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士商地位有何新的看法?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明清之际出现“弃儒从贾”现象的缘由。
(3)依据材料四、五,指出明清时期部分商人的经商理念是什么
指出产生这种经营理念的思想根源。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明清时期士人对商品经济发展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所起的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贤臣、清官、天使都是人们对于理想执政者的称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墨子认为,治国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诸葛亮在文章中写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朱元璋对礼部臣僚们说:“为天下者,譬如作大厦,大厦非一木所成,必聚才而后成,天下非一人独理,必选贤而后治。故为国得宝不如举贤”。
一一摘自《中国古代廉政建设经验》
(1)材料一中,三位历史人物之见解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政治两方面简析我国古代社会造就“贤臣”的历史条件。  (2分)
材料二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元代高官耶律楚材和杨朵儿只,明代清官况钟、海瑞,也都有类似的境遇,在皇帝支持时,成绩斐然;而一旦失去皇帝支持,就遭到排斥,甚至被罢官坐狱。   
一一《清官考辩》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4分)
材料三 封建阶级的‘清官’,他们的‘清’,就‘清’在政治上忠于皇帝,忠于朝廷,忠于封建的法律制度,在思想上遵守封建的纲常道德,在经济上于合法剥削之外不贪或少贪非分之财,如此而已。作为封建阶级专政工具的官吏,他们在阶级斗争的实践中是属于剥削者、压迫者的阵营,而同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相对立的。这是一条不容混淆的基本的阶级界限。
一一摘自《<海瑞罢官>代表一种什么社会思潮》〈人民日报》1965年12月29日)
(3)材料三是用什么方法评价历史上“清官”现象的?(2分)指出这种评价方法的缺陷。
(2分)
材料四 美国1 787年宪法的奠基人麦迪逊曾说: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刺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对政府进行“控制”,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什么构想?(2分)
这些构想对近代中国政治变革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1)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
材料二 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经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
--------孙中山
(2)想了解孙中山先生关于“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一精神,应查阅他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献? 有人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次胜利的革命也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你是怎么理解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3)结合材料一、二归纳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2分)
材料三 第一章   总纲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新中国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6分)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政治建设的新时期。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历史》必修Ⅰ 朱汉国
(5)从材料二、三又能反映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怎样的趋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西周的学校教育……教师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形成了“官师合一”的局面;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举行祭祀、飨射、治历、望气、布政等日常国事的场所……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基础逐渐瓦解……对士的需要激增,于是平民中涌现出一批新的士,士也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士阶层的壮大为私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师资条件……私学是由私人授徒办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局势的剧变和民间学术文化的发展,又有许多哲人、学者投身于教育行列,专以一家之言立教。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自由讲学,各具特色;为诸家学派的基地;是参议时政的论坛……游学列国,进行学术传播和交流。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一个青年跑进大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我们只能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材料三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四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问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周学校教育的特点。该特点到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选官制度?为什么“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
(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在这两种制度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并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3)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之一。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剧形成的特点?京剧自产生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行,深受人们的欢迎。京剧发展到今天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请你就如何发展京剧艺术提出合理化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成为秦与西汉相继定都咸阳、长安,借以控辖全国的经济基础。由于长期的战乱与自然灾害等因素,关中地区经济衰退,隋唐虽定都长安,但主要依赖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江南的财赋。由于交通限制,粮食转运耗费巨大,唐前期中央政府常常搬迁至洛阳,以缓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粮食压力。隋炀帝兴建的“东都”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二京”,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全靠东南粮运支撑。史载,唐德宗时,“关中蝗,食草木都尽。旱甚,灞水将竭,井多无水”。百姓嗷嗷待哺,“聚泣田亩”。德宗曾因长安粮尽,得不到犒饷的禁军酝酿哗变,与太子相拥而泣。当得知发自扬州而中途受阻的运船已接受长安,德宗喜不自禁地跑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安徽祁门“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祁之茗色黄而香,贾客咸议,愈于诸方。每岁二、三月,赍银缗缯素求市,将货他郡者,摩肩接迹而至”。
——《全唐文》
材料三 在民间有较大规模的制茶业者,据《太平广记》中记载:天宝年间,寿州有一个名刘清真制茶业者,“与其徒二十人,于寿州作茶,人致一驮为货”。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四 唐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初税茶。凡州、县产茶及茶山外要路,皆估其直,什税一,从盐铁使张滂之请也。自是岁收茶税钱四十万缗……。     
——《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决定隋唐定都长安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洛阳成为“二京”之一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四,指出唐朝茶叶生产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对当时经济的发展有何意义?(1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个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尝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 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材料四: 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的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4)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来抹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和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书)记载: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有松柏五木,荚水萆,冬温夏凉,宜畜牧。”匈奴歌谣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繁殖)”。
材料二:三国魏初年,仓慈任敦煌太守,“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 (按人口分割土地给贫民耕种)”。
材料三:对来到敦煌的西域各族人,仓慈“皆劳(慰劳)之”;对想赴洛阳者,“为封(签发)过所 (通行证)”,对在敦煌进行贸易者,由官方主持估价、交易,并“使吏民护送道路”;禁止当地豪族强买强卖。                                                  ——材料二、三据《三国志》
(1)两汉时,途经祁连山、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被称做什么?材料中匈奴人离开此地是由什么具体历史事件导致的?(4分)
(2)结合史实概括说明秦汉王朝是如何加强对北方、西北、南越地区治理的?
(3)秦汉王朝开拓边疆有何积极意义?
(4)据上述两段材料,概括两汉时期河西走廊社会经济发生的主要变化。(4分)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仓慈的做法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一系列问题
2000年,以京商《北京的商帮》和商战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热播,自此,中国影视界骤然刮起了一段“商战风”。随后,以晋商为题材的《乔家大院》《白银谷》《龙票》和《走西口》,以微商为题材的《大清微商》《红顶寄人胡雪岩》和《新安家族》。以滇商为题材的《钱王》《茶马古道》《天和局》和《大马帮》,以浙商为题材的《红衣坊》和《十万人家》,以沪商为题材的《望族》等商战剧活跃于荧屏,抢尽风头。
材料一:由于山西人重商、敬商,所以在山西出现了“学而忧则商”、“以学保商”的社会风尚。……清潮嘉庆以后,社会不情,盗贼四出,山西杀虎口是青商赴包头必经之地,但此处盗贼猖獗,有民谣称:“杀虎口,杀虎口,没有钱财难过口,不是丢钱财,就是刀砍头,过了虎口还必抖。”尽管如此,晋商却未因此,而是越去越多,形成“走西口”大潮。……他们以家族宗法与乡里之谊,以会馆地域行业之便,以崇奉关公,讲义气,讲相与,讲邦会来协调人与人,商号与商号之间的关系,进而增强团结,逐渐形成了地方商帮群体。……清代都县富商乔致庸把经商之道排列为:第一是守信,第二是讲义,第三才是取利。
——张玉明、赵书华《明清晋商与经营》
材料二:至臣军项,全赖东南各省关协揍济,而领频仍,转运艰险,多系胡光墉(胡光墉,字雪岩)一手经理,有缺乏,胡光墉必先事筹维,借凑预解,洋款迟到,既筹借华商巨款朴之,臣军待赖光深,人所共见,此次新疆底定。核其功绩,实与前敌将领无昧…….就胡光墉呈极 各款,合计银钱来价 衣及水陆 估计已在二十万内外,而 助陕甘,为数尤多,又厉年指解陕甘各军营应验香丹九及地道药材,凡西北备觅不出者,无不应时而至,总计成巨款。
——左宗 光绪四年三月奏斩
现代商邦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阶层,他们往往能够影响甚至决定一个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成为经济社会的主导力量。同时,摆在现代在商人面前的不仅仅是国内的激烈竞争,更要在全球范围内拼搏,坚持做大做强,这就要求新商帮不但要汲取原有区域旧商帮的优秀商业传统,更要把中华商帮的商业精髓融会贯通,“市场不分东西,商人不分南北”,“学天下”进而“赢天下”。
——李勇《论现代新商帮兴起的积极效应》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什么新现象?在激烈的竞争中,晋商能够纵横商海的原因有哪些?其成功经营的核心是什么?
(2)从左宗棠的奏斩来看,微商的显著特点是什么?现代商帮的兴起有何积极效应?晋商和微商有哪些处世和经商理念值得现代商帮借鉴?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群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田之利十倍,珠玉(经商)之利百倍”……周国人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大商人(指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下各都市。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用高利贷、掳掠等方式,压迫穷人做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吕不韦为秦相国时,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占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所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忽必烈汗不断建造适于远航的大船,便于装载重负荷的货物,还修建港口,供货物搬运。蒙古人推广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学会制作精密的航海图。从中国南方的刺桐港(泉州)到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这条线路成为远东和中东的主要航线。
——《元朝经济史》
材料二 江南市镇作为一个工商业中心,其人口结构不同于乡村,号称“工贾艺术杂处”,……在市镇上,最有势力的是那些牙行一——花行(棉花牙行)、布行、丝行、绸行、米行等,以及仰食于牙行的领投业(领头业,中介掮客),脚行脚夫(搬运业),还有从事打行(打降)、白赖(白拉)的市井流氓。其次就是沿着大街小巷开设的数以百计的各行各业的店铺,他们与牙行一起形成由老板与伙计组成的商人群体,即所谓坐贾。此外还有行商,即从全国各地来此贩买丝绸、棉布、粮食等商品的客商,以及由他们组成的商帮与会馆聚集起来的商人群体。再次是各种作坊——机坊、炼坊、染坊、踹坊以及其他手工业作坊,由作坊主与雇工构成的工人群体。当然也有聚居于此的士夫夫,以及市镇周边的亦工亦农的农业人口。
——《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概括元朝海外贸易的基本状况。
(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江南市镇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市镇兴起的经济背景。
(3)据材料三提供的地图和所学知识,谈谈“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由于中外社会经济发展的轨迹不同,各自的广告发展史也具有不同的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宋代,从事商业活动的商人利用招牌、幌子、酒旗、灯笼等进行的促销活动各显其能,且随着大店铺的出现开始出现新的广告形式——门匾。从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就可看到诸如“赵太丞家”、“杨家应症”和“王家罗匹帛铺”等招牌门匾。……历史资料证明,现存上海博物馆的“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印刷铜版,整个版面图文并茂,既有店铺标记,又宣传了商品的质量和售卖方法,信息量大。印制精良的广告纸用作包装,走进千家万户。这些都是相当珍贵的宋代广告印刷史料。
材料二  1902年世界上最早开办广播电台的美国商业电台开始播音。继美国之后,其他国家也相继建立了广播电台。这些电台都设有商业节目,主要播放广告。30年代,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设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美国也在1941年有了商业电视播出。此外,各种博览会也成为重要的广告形式。
材料三 以增长率来看,1976—1980年间,全球广告增长最快的为西欧,增幅为152%,其广告费用也由原来的占全球广告市场的21%上升为28%,其次为亚洲区,增幅为125%,市场比率也由10%上升至12%。但美国及加拿大在世界广告市场上的比重下跌,由1976年的68%降至1980年的52%。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外广告简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宋代商人为促销产品采取了哪些方式?
(2)依据材料二指出广告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3)从材料三看,全球广告的发展情况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4)以上广告业的发展说明了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平生诵佳句,今见海冥冥。”
——(宋)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 
材料二: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格局和经济功能所具特点。(4分)
(2)结合材料二,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3)比较材料三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很多方面,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拥有大约一亿人口,完全称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在宋朝,作为中华帝国主要光荣之一的科举制度达到了它的顶峰。得到选拔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对于任何前近代甚至近代社会来讲,都是惊人的。期票、信用证及后来官方大量发行的纸币,适应了商业的发展。政府官员印刷发放小册子来推行改进的农业技术,灌溉、施肥、精巧的新式金属工具和最早的机器,以及改良的作物新品种。经常得到城市富商和朝廷赞助的绘画有了光辉的进步,低廉印刷术的推广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小说和故事书激增。
——-摘编自(美)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开宝四年(971)六月,设置了第一个海外贸易的一级管理机构广州(今属广东)“市舶司”。后于抗州设两浙市舶司,淳化三年(992 )移杭州市舶司于明州(今宁波)定海县(441海)。元佑二年( 1087 )十月,于福建路泉州增设市舶司;北方的密州(今山东诸城)板M(今胶州),元佑三年三月,设置北方唯一的市舶司。政和三年(1113),于秀州的华亭县(今上海松江)设置二级机构“市舶务”,还在临安府、明州、温州等设市舶务,后又于江阴军(今江苏江阴)设市舶务。广州、泉州两处市舶司,虽都未在他处另设市舶务,但外贸交易«大,是南宋的主要外贸海港。广州,泉州港主要是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东北非,秀州、明州、杭州、板桥港主要是通向东北亚的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宋朝的海外贸易,主要是以金银、缗线、铅、锡、杂色帛、瓷器,市香药、犀(角)象(牙)、珊瑚、琥珀、珠琲、镇铁等等。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三宋朝时的商业革命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社会产生的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时代”的具体表现。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海外贸易的特点,并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6分)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商业革命对西方产生的“爆炸性的影响”的含义及“爆炸性的影响”对东方产生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5分)文明史观认为人类从本质上看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文明是社会的一种进步过程,一种进化所达到的状态,一种发展趋势。某班同学在探究人类文明的进程中遇到以下问题,请你帮助其一一解决。
问题一:异彩纷呈的文明之花
(1)新航路开辟之前,中西方基本处于隔绝状态。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古代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均以其丰硕的成果,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
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4分)

问题二:特立独行的文明轨迹
16世纪至19世纪早期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转型时期,这一时期中西文明在相似的经济状态下,其文明发展的轨迹却出现巨大的反差,表现在政治上是 "专制化"与 "民主化“趋势的强化。
(2)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经济的“相似”之处。指出东、西方 (以英美为例)在政治上“巨大反差”的具体表现,并分析“民主化”趋势强化的主要原因。(13分)
问题三:殊路同归的文明交融
19世纪中期西方工业文明极大冲击了中国传统社会。在中西文明的碰撞之下,中华文明发生了嬗变,其中更多地容纳、吸收了西方文明。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华文明发展的擅变 。(8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