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
“共产党人这时在中国东南部进行活动,他们从民众中取得力量,并通过没收和分配大地产的有条不紊的政策,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从贫苦农民那里得到支持。”材料中的“这时”应指
A.国民大革命时期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下图反映中国共产党在某一时期的革命斗争,这一时期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A.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 |
C.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 D.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 |
下列两图,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①革命区域发生变化 ②中国革命的中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③中共探索民主革命的道路的历程 ④阶级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 |
“它用国民革命左派政府名义,南下广东,想依赖外援,攻打大城市,而没有直接到农村去发动和武装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这是基本政策的错误。 ” 周恩来总结的是
A.武昌起义的教训 | B.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
C.南昌起义的教训 | D.秋收起义的教训 |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
A.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
C.中国尚未找到自己的革命道路 |
D.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
1930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以夺取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及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并发出了“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号召。这属于( )
A.目光短浅的右倾思想 | B.脱离实际的盲目行动 |
C.符合国情的革命计划 | D.革命探索中的谨慎策略 |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指出:“我们要使人民经济一天一天发展起来,大大改良群众生活,大大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把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确切地建立起来。”下列史实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 B.反“围剿”失败后战略转移 |
C.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
从国民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依次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其中实现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成功转移的直接因素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 | B.抗日战争的胜利 |
C.红军长征的胜利 | D.解放战争的胜利 |
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以“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原点,按由近及远排列正确的是
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④①②③ | B.②①④③ |
C.①②③④ | D.③②①④ |
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为它表明中共
A.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扰 |
B.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D.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途径 |
印章本身是政治权力的象征,但同时也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下图所示的印章见证的历史是
A.北伐战争 | B.国共十年对峙 |
C.抗日战争 | D.解放战争 |
下图为某人的日记节选,时间为1927年1月,此人最有可能是
A.陈独秀 | B.毛泽东 |
C.蒋介石 | D.孙中山 |
下列对图片中纸币使用时间的正确判断应该是
A.通过列宁头像断定为国民革命时期 |
B.通过“中华苏维埃”字样断定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C.通过“即付银币壹元字样”断定为“币制改革”前夕 |
D.通过“共和国国家银行”字样确定为新中国成立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