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等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

A.争取和平的周边环境
B.实行不结盟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形容中国特殊模式的民主是以信任为连接纽带,以自上而下的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为结构特征的“纵向民主”,是一种有别于以往西方所走的民主(“横向民主”)道路,使中国稳定转型,避免了以往西方为走向民主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是最佳模式
B.“中国模式”应该在世界各国推广
C.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无需借鉴西方
D.政治协商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年代
城镇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万人)
1620
300
1700
1850
720
2880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                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恩格斯说:“没有那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比较近代以来,两次中日战争中国一胜一败的结局,抗日战争对中国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A.刺激中华民族的觉醒
B.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C.壮大了人民的力量
D.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变”当指

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
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
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是农历羊年,下图是羊年剪纸画,它反映的艺术风格是

A.文人意趣
B.想象丰富
C.生动有趣
D.民间风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这主要说明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
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宗羲被蔡元培称为中国的卢梭,他的《明夷待访录》被认为是中国的《人权宣言》,这一提法的依据是

A.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启蒙作用 B.倡导开明政治,效仿西方制度
C.否定传统文化,促进民主发展 D.提出主权在民,主张平等自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C.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盛宣怀,洋务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商父”。李鸿章曾形容其为“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然而,有学者却认为盛宣怀这类天才型官商的出现是中国商业进步的一个悲剧。对他这样说的原因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洋务运动只学西方“器物”,必然会失败
B.其倡导的官督商办的模式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官商逻辑使洋务企业过度依赖垄断权力,难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D.中国处于“两个半”社会,洋务企业与必然会受外国资本主义控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瀛壖杂志》记载:“沪地百货闻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一言,半皆粤人为之,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致。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利最溥。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销)亦不细。”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   )

A.西方经济侵略刺激民族工业产生
B.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自然经济对列强经济侵略的抵抗力有限
D.经济结构变化导致了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记载,明清时期宜昌府,商贾“土著者什之六七,即士农亦必兼营。上而川滇,下而湘鄂吴越,皆有往者。”而贫民“或为人负土货出境,往来施南(湖北省西南部),以佣值资其生”。据此可知,当时(   )

A.区域间的商业联系加强
B.劳动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C.资本主义萌芽已在湖北地区出现
D.劳工输出是解决人地矛盾的主要途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人在研究“古代中国经济形态”时,发现了以下两幅剪纸,下列哪一言论与这一经济形态不相对应(   )

A.“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C.“商旅往来,兴贩货卖,任择利润,一切听从”
D.“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井盐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