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文化创新是文化的生命之源,是先进文化的特质。一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文化不断地从创新中汲取力量、开拓进取的历史。据此回答19~21题。
19.文化创新是( )
A.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B.文化进步的根本标志
C.文化发展的实质           D.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20.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文化创新表现在_________之中。 ( )
A.社会实践                         
B.为传统文化注人时代精神的努力
C.博采众长                         
D.文化创作者的加工
21.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 ( )
A.社会实践                           
B.客观事物本身
C.文化创作者的头脑                   
D.文化创作者的判断思维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文化外交已经成为我国继经济外交、政治外交之后的又一新的亮点,是我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回答 22~23题。
22.中外文化交流表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 ( )
A.文化竞争        B.民族文化的特色 
C.文化合作           D.不存在文化差异
23.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是 ( )
①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②文化竞争又排斥文化合作的过程 ③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社会生活的信息化、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知识的总量急剧增加,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人们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普遍感受到了发展、竞争的压力,由此产生了普遍的、多样化的终身学习的需求。“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的动员令和宣言书,它表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国家的意志,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据此回答 24 ~ 25 题。
24.“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 ( )
①全民学习  ②虚心学习  ③终身学习 ④把学习作为人的第一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 ①④
25.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  )
A.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B.每个人都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C.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D.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下列对文化多样性认识错误的是    ( )

A.文化多样性是文化魅力之所在
B.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前提
C.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D.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矛盾和冲突的根源
来源:新课标必修3《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看到,文化传播总要通过—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今天当你用手机给远方的亲朋好友打电话、发信息时,意味着传播媒介进人到____________阶段。( )                                   

A.口语 B.文字
C.印刷 D.电子和网络
来源:新课标必修3《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有( )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文化心理
来源:新课标必修3《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内蒙古地域辽阔,各地区生活习俗同中有异,因此蒙古民歌既有风格上的统一性,叉有地区色彩的多样性。有的蕴藉深沉、古朴苍凉,有的豪迈不羁、自由奔放,有的华丽繁
复、活泼跌宕。这说明蒙古民歌的( )                                      
①统一性是以多样性为基础的 ②多样性是以统一性为基础的 ③统一性是共同文化心理的直接体现 ④统一性是共同经济生活的直接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来源:新课标必修3《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词说明了我国( )           
①各民族的独特文化都得到尊重 ②当前已不存在民族问题 ③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清除 ④各民族间是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来源:新课标必修3《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博采众长,创造了著名的“柳体”,至今影响着我们。这说明( )

A.这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
B.书法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D.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
来源:新课标必修3《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忠臣屈原的,每到这一天,人们会吃棕子、赛龙舟。这说明 ( )
①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②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色彩  
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④传统习俗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来源:新课标必修3《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来源:新课标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这说明(   )

A.中国文化要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B.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C.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文化交流就是为了文化创新
来源:新课标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白蛇传、梁祝、孟姜女等传说榜上有名。国家如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  )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为了经济利益
C.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D.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来源:新课标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子(网络)传媒给绘画、摄影、音乐、设计、影视等艺术形式带来很大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的方面有互动、宽容、开放、快速、平等、民主,只要点击鼠标,任何人都可以共享网上的所有资源、经典、名作。消极之处也不言而喻,光洁冰冷的显示器抹杀了画作的质感,设计精巧的软件可以完美任何不完美的照片,原创者的权威扫地。据此回答(1)~(2)题。
(1)电子(网络)传媒给绘画、摄影、音乐、设计、影视等艺术形式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表明( )                                                              
A.科技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文化发展是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
C.文化发展就是科技进步
D.文化发展与科技进步相互促进
(2)电子(网络)传媒给绘画、摄影、音乐、设计、影视等艺术形式所带来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文化的过程中( )
A.大力推广、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B.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C.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D.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来源:新课标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胡锦涛同志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人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由于( )                              

A.文化依赖于社会实践,并对社会实践起促进作用
B.文化能对社会实践发展起决定作用
C.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D.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来源:新课标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单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