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材料一:表1:江苏省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项目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比上年增长 |
城镇居民 |
10482元 |
13.2%左右 |
农村居民 |
4840元 |
14%左右 |
表2:
地 区 |
财政收入 |
苏南 |
51% |
苏中 |
37% |
苏北 |
12% |
材料二:近期,江苏省经贸委、省环保厅正式编制完成《循环经济建设规划》,按照《规划》将从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和循环型社会4个方面,推进循环经济建设。计划到2008年,万元GDP能耗降到1.27吨标媒,万元GDP水耗降到350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65%,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有所下降。
根据表格和上述材料回答,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简要说明江苏省是如何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
中国国务院2009年12月3日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国三大三角洲之一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指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加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使之成为促进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新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坚持区域统筹、经济社会生态统筹,打造特色区域品牌。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山东省在制定《规划》中是怎样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
(2)作为黄河三角洲上的一颗名珠—东营市,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怎样推动东营市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明年经济工作中,各方面要切实把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明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并存,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互联,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今年以来,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部分能源品种出现紧缺问题,再加上针对中国出口贸易摩擦问题迅速增多,使得转变发展方式变得更加紧迫和必要。
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5分)
材料:2009年12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国三大三角洲之一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指出,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积极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对增强周边省、市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国新跨越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材料二:国务院指出,要把《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改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
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8分
(2)结合材料二,为推动黄河三角洲科学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10分
面对风云突变的国际经济形势,“有作为,才能化解危机;有作为,才能利用机遇”。山东省把加大创新力度作为应对危机的根本出路,用创新的精神培植新的发展优势,区域创新步伐明显加快,海信“信芯”等多项核心技术的突破,带动了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着力加强对资金使用和项目工程建设的监督力度,防止新增投资用于“两高”(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仅2008年上半年,就分别淘汰钢铁产能5.28万吨、水泥产能700万吨,关停小火电138万千瓦,各项减排节能指标持续保持下降态势;鼓励企业在立足扩大内需的基础上,从“出口危机”中寻找拓展市场的新渠道,利用金融危机收购一些好的国外品牌和企业,切实实施“走出去”战略;全省各地财政支出结构发生重大转移,
积极向农村倾斜,加大反哺农村的力度,扭转财政资金“管城不管乡”的局面;实施“技能扶贫”,统筹城乡就业,将农民工住房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农民和低收入群体更多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应对风云突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山东省坚持的指导方针是什么?该方针的科学内涵是什么?(10分)
(2)谈谈山东省是如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10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央财政预算有关民生投入的“清单”:
用于教育的投入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增长45.1%,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9.2%提高到11.8%。
医疗卫生事业安排预算832亿元,比上年增加167亿元增长25.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5.8%提高到6.3%
上和保障投入2 762亿元,比上年增加458亿元,增加24%,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20%提高到22%。
这些实实在在的投入,使人民得到了实惠,以至于人们将中央财政预算成为“民生财政”。
根据经济常识知识,回答:
(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4分)
(2)为什么说中央财政预算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6分)
材料一:200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更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创造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再次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以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
材料二:某校政治老师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学生回家乡作“三农”问题的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一位同学在社会调查报告中写道:“我的家乡原来经济十分落后……迷信盛行。去年,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团入村住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成立‘科学文化读书室’.建立‘科技示范户’.‘干群同心户’等。了解群众愿望,解决群众困难,帮助群众出谋,启发群众如何走向市场,引导群众树新风.破迷信,打开了农村工作新局面。农民眼界开了,与政府的距离近了,农民找到了致富路——推广绿色蔬菜种植。家乡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年人均收入达3000元,生活改善了,精神生活丰富了,传统古老的花灯队成立了,并参加国家级比赛捧回了大奖杯。”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 从哲学角度分析为什么要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⑵该中学生的调查报告中总结的做好“三农”工作的主要经验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010年,中国的现代化到了一个攸关未来的路口。一场国际金融危机使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软肋”尽显,而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客观上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今后,中国经济将“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调结构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材料一:中德美国内生产总值(GDP)情况比较
国家 |
五年GDP平均增长(%) |
人均GDP(美元) |
GDP能耗(吨标准煤/万美元) |
德国 |
2.26 |
33099 |
1.72 |
美国 |
1.10 |
42067 |
2.62 |
中国 |
10.04 |
3782 |
12.87 |
材料二:根据IEA报告显示,2004年中国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超过欧盟,2007年又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2008年超过北美、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的总和。2009年,中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背景材料: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主题下,继承以往思想理论成果基础上提出来的。正确理解和认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科学发展观是怎样体现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8分)
(2)《生活与哲学》课本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你是怎样理解的? (8分)
材料一:近年来,找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工作越来越难找,主要是我国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富余劳动力转移“三碰头”,使本来就存在的就业问题更为严峻。
材料二:党的十六届 三中全会提出的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据材料一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为什么要就业?(4分)
(2)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我们应当树立怎样 的就业观?(4分)
据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是什么?(4分)
(2)树立科学发展观有什么重要意义?(8分)
建设生态文明,事关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
表:“十二五”时期我国能源发展主要目标
注:非化石能源,包括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
(1)指出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信息。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实现上述能源发展目标应采取的措施。
新年伊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规划》指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使之成为促进全省科学发展重要经济增长极。坚持区域统筹、经济社会生态统筹,打造特色区域品牌。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1)结合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规划》是怎样体现科学发展观的?
(2)《规划》实施后,青岛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从经济生活角度看,青岛市政府应运用哪些宏观调控手段推进《规划》的实施?
阅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图1:2007年-2010年我国乘用车(轿车/MPV/SUV)月销量走势图
注: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再创历史新高,突破1800万辆,稳居世界第一汽车销售大国。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汽车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汽车的生产成本和价格不断下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私人轿车已经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财富、地位的象征,而成为很多普通百姓的代步工具。
材料二:随着轿车数量的快速增加,不少城市逐步呈现出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燃油紧缺等“城市病”,并有加速恶化的趋势。
(1)图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图1与材料一之间的内在联系?
(2)面对“城市病”,汽车生产企业应如何调整发展思路?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A市2001年到200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民币元) |
6842 |
7703 |
8472 |
9422 |
10493 |
11759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民币元) |
2034 |
2476 |
2622 |
2936 |
3255 |
3578 |
注:2001年至2006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0.4%和 7.4%。
图1:2001-2006A市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幅度统计
材料二、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由上世纪80年代的62%,下降到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储蓄率则从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5年的47.9%。消费率过低造成储蓄率过高,进而又促使高储蓄率转化为高投资率,导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粗放式的经济增长。为此,“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当前我国要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提高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如果最终消费率由现在的49%提高到55%左右,居民消费率由现在的35%恢复到50%左右,就会初步形成消费主导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
(1)请揭示材料一的经济信息。
(2)请你为解决图1 中存在的问题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3)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十二五”计划重视居民消费的经济学道理(10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60年华诞,中国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与隆隆的礼炮和灿烂的烟花一起震动和绽放的是一颗颗热烈跳动着的中国心,与阅兵队伍和舞蹈演员同时起舞的是千千万万的中国网民。他们用自己的手指和键盘在互联网上永久地留下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感动。“我相信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我们的未来生活将更加美好”,“我以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而自豪,我以身为中国人而骄傲”,“我们的国家正在日益壮大,我们的民族正在日益成长,我们全身心地热爱她……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自己,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全力以赴,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材料二:从2009年3月开始,教育部选择在北京、天津、浙江、江苏等8个省(市)开展“京剧音乐课”的试点工作。但某市一位音乐教师在她上的第一节京剧音乐课时就遭遇到了这样一幕:一位四年级的小男孩突然站起来说,我不喜欢也不想学京剧,是我爸妈非让我学的。不可否认,京剧进课堂遇到了十分尴尬的局面。某校高二学生经过调查发现: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和中小学生对京剧的认同度还不高,京剧与当代中小学生的实际、与现实时代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学校也比较普遍缺乏懂京剧的音乐师资。为此,同学们决定举行一次“让京剧进课堂不再尴尬”的模拟研讨会,并准备邀请各方面的代表共同献计献策。
材料三:2010年10月3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市圆满闭幕。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对于中国来说,既是百年圆梦的过程,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上海世博会是一场文化盛会,为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相互理解、相互借鉴、相互交融提供了平台,为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繁荣创造了动力。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举行国庆节盛大庆祝活动的文化意义。
(2)如果你被邀请参加本次模拟研讨会,请你结合材料二提几条合理化建议,并阐述其唯物论和认识论的依据。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之所以能成功举办世博会的经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