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2015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旨在通过环境日的集中宣传,广泛传播和弘扬“生活方式绿色化”理念,提升人们的认识和理解,并自觉转化为实际行动;呼吁人人行动起来,从自身身边小事做起,减少铺张浪费等现象,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需要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响应、公众参与、协调联动的运行保障长效机制,汇聚全社会的力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广泛传播和弘扬生活方式绿色化理念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3)结合政治生活知识,以“生活方式绿色化”为题,发出倡议。倡议中至少提出两点具体要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发展素质教育,我国一些中小学结合实际开展“一校一品”活动:有的学校以本地区的“最美妈妈”“最美教师”的感人事迹带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美丽”德育活动,彰显美好品行文化;有的学校开展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律、身心自强的“四自”活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责任感;有的学校开展汉字书法教育,全校师生每天伴随着校园广播里悠悠的古筝声静心习字20分钟;有的学校开展“我是创造之星”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创意作品……“一校一品”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开展“一校一品”活动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月9日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改革,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材料一:面对生态保护和发展经济的两难困局,智慧的A市人想出了“生态补偿”的办法来破解,对保护自然生态有功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补贴。在近两年的摸索中,A市市政府不断完善补偿办法,提高补偿标准,新的补偿办法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以及村落大小、人口多少,实现差别化补偿。
材料二:该地宣传部门以详实而又生动的图片展示我国环保面临的挑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环保理论宣传,以生活中的实例指出污染环境的相关行为及其危害,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具体做法,以环保诚信签字等形式增强宣传的影响力。在环保诚信签字中,有市民说:“我知道要环保环境,却不知道怎么做。今天我了解了相当多的环保知识,知道了如何避免污染环境,如何有效保护环境,以后一定不会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实践决定认识的知识,说明A市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举措。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该地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的积极影响。
(3)请你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就公民如何参与环境保护提出两点方法论建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每年日本太地町渔民要捕杀数千头海豚。“蔚蓝色纯净的海水,瞬间漫出大片鲜红的血色,整个海湾都被红色所浸染,海豚们此起彼伏地跳跃、挣扎,发出惨烈的哀号声……”这是美国纪录片《海豚湾》里的一幕,因为赤裸裸的真实影像,本片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也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但凡看过影片的人,都会为这些动物遭受的灾难而流下同情的眼泪,同时也在深深反省人类自身的行为。《海豚湾》获奖后,太地町政府发布声明:“在日本国内和世界各地都存在着不同的饮食传统,这些传统有着漫长的历史。尊重和理解地方饮食文化非常重要。”
分析说明材料中所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作家王蒙说:“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态度”, 中国人历来重视阅读,书籍对于人、对于社会、对于国家, 都是进步的阶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要从读书开始。随着网络出版物的火热和电子书的进一步普及,数字化阅读以其快捷、方便、互动及海量信息的优势 ,开创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传统纸质阅读显得不再那么必要。
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各种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不同程度的迅速上升,而传统纸质阅读量增加较为缓慢。 网络时代数字化阅读往往是碎片化、快餐式、随意性的,是一种浅阅读。对于深层次阅读而言?传统纸质阅读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培养对纸质图书的阅读,发现并重视传统纸质阅读的价值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当具有的文化自觉。
“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态度。” 请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2 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锅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然而,近年来我国“舌尖上的浪费”非常严重,每年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2013年初,为响应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召,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发起了吃尽盘中餐的“光盘行动”;人民日报微博随即响应,并得到众多网络媒体的关注和转载,使之急速升温。这一活动唤醒了人们的节俭意识,反映了社会公众对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广泛认同。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光盘行动”引起社会共鸣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习近平指出,这些古诗词都好。应该把这些经典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
材料二:有媒体载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在践行》强调,我们必须熟悉当代青少年的特点,离他们生活近些、再近些,用他们的语言和形式,循序渐进,教化于无形。必须警惕把道德教育的目标设定过高、离生活太远。必须防止道德教育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让古诗词成为学生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说明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应如何正确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3)结合上述材料,就反对“去中国化”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创客”源于英语“maker”,原意是“制造者”。《创客:新工业革命》一文作者克里斯·安德森将“创客”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标,利用 3D 打印技术以及各种开源硬件,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这种可以不再依赖装备昂贵的实验室,只通过简易操作的微控制器和编程系统等就可以实现创新的模式,使得基于设计、分享、交流、制作、开源的“创客运动”正在席卷全球,越来越多热衷于将创意变为行动的年轻人踏上了“创客”之路。这样一个创新大潮也给教育带来了很多机遇。“创客运动”流行于欧美国家的同 时,也在中国的校园里兴起,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和一些中小学,有的创设了“创客空间”,有的开设了“创客”课程,呵护并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为学生提供“让想象落地”的平台。通过“创客”活动和课程,学生们可以接触最前沿的技术,并将想法动手实现。在碰撞、分享的自主、开放氛围中,他们的想象力被激发、创新能力被培养。“创客运动”降低了创新门槛,让更多人参与到创新中,实现人人创新,全民创造。“创客运动”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免费或廉价的新技术产品,也将深刻地影响社会各方面。奇虎 360 董事长周鸿祎说:“创客运动让未来大不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创客运动”进校园的意义?(10 分)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创客运动”会让未来大不同?(12 分)
(3)“创客”是一群新人类,坚守创新,持续实践,乐于分享并追求美好生活,新的时代呼唤“创客精神”。请你拟2条宣传语,为创客们呐喊助威。(4 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社会发展,网络影响越来越大。某校高二以《我们与网络》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为倡导青少年“绿色”上网,同学们决定自己动手制作班级网页,请你参与。
(1)请为班级网页确定一个标题 。
(2)请你从中学生学科学习、文体活动,人际交往、道德修养等方面思考和选择网页内容,并说明其《文化生活》的依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雷锋精神是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精神的滋养中产生的,同时体现着中国民族文化对真善美的倡导和追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种种质疑也伴随着学雷锋的实践活动。为了更好的弘扬雷锋精神,某校团委开展了“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的主题活动。设计环节如下:
明理开篇:开展以“当今社会,雷锋精神需要高调弘扬还是低调践行”为主题的学生辩论大赛。
示范引领:聆听中国团工委青少年道德培养巡回报告团报告,感受人性的温度,道德的力度和精神的高度。
实践体验:身体力行,参加志愿服务实践活动。
(1)简述开展这一主题活动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2)以知行统一的角度,谈谈你对学生辩论大赛主题的理解。
(3)请你围绕该主题设计一个具体活动,写出活动名称及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即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节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也叫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材料二: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钱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材料三:要说羊年春节最火的什么,那无疑是抢“红包”!羊年春晚最大的国民行为是抢红包。马云、马化腾利用一个小小的手机红包就把央视举全国之力、精心准备半年之久的新民俗“春晚”给打败了!有人说:红包秒杀传统一切广告形式的秘密就是体验、就是参与感、就是连接!这是互联网产业最具优势的地方。在中国最强势的超级广告平台春晚的直接带动下,微信支付、支付宝伴随着红包迅速向全民普及渗透,腾讯、阿里巴巴做了一个做梦都会笑醒的广告。
(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对全民抢“红包”现象谈谈你个人的认识。
(2)结合材料三,从“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说“腾讯、阿里巴巴做了一个做梦都会笑醒的广告”? 
(3)“红包”如何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你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就发“红包”提两点建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已成为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信息服务竞争日益激烈,违法事件逐渐增多,不规范经营、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把人们带上信息高速公路,也能成为毁坏社会文明和腐蚀青少年心灵的鸦片。从“艳照门”事件到“死亡博客”引发的“网络暴力第一案”,互联网的低俗和暴力倾向已经引起公众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国务院七部委联合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先后曝光了十批低俗网站,关闭了5000多家非法网站。2013年9月9日,全国两高司法解释规定了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实施诽谤犯罪的行为方式、入罪标准、公诉条件等问题。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的有关知识,分析互联网信息传播加速的社会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究表明,公共空间的文化和艺术具有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增长知识等多重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共空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公共汽车、地铁等交通工具被越来越充分的利用和开发。国家大剧院和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联合推出“乐行北京”项目和“M地铁·图书馆”活动,在地铁上播放古典音乐,开展纪录片展映、出版物阅读讲座等活动,为人们利用零碎时间和新媒体开展阅读和娱乐提供新的便利,让高雅音乐流动起来、让图书馆流动起来,打造公共文化空间,使文化更好地渗透到生活周围。
(1)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说明打造公共文化空间的意义。
(2)从文化建设的角度说明如何打造公共文化空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春节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也叫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材料二: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钱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材料三:要说羊年春节最火的什么,那无疑是抢“红包”!羊年春晚最大的国民行为是抢红包。马云、马化腾利用一个小小的手机红包就把央视举全国之力、精心准备半年之久的新民俗“春晚”给打败了!有人说:红包秒杀传统一切广告形式的秘密就是体验、就是参与感、就是连接!这是互联网产业最具优势的地方。在中国最强势的超级广告平台春晚的直接带动下,微信支付、支付宝伴随着红包迅速向全民普及渗透,腾讯、阿里巴巴做了一个做梦都会笑醒的广告。
(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一、二,对全民抢“红包”现象谈谈你个人的认识。
(2)结合材料三,从辩证法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说“腾讯、阿里巴巴做了一个做梦都会笑醒的广告”?
(3)“红包”如何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你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就发“红包”提两点建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2月4日,13亿中国人迎来了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要求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让法治信仰蓬勃发展。这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奠定了基础。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早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建立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制度等。
(1)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根据材料阐述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应该如何践行宪法实施的要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科技的作用和影响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