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哲学家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种观点 ( )
①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②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把宇宙中某种绝对精神作为世界的本质 ④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
A.“形谢神灭”与“理生万物” | B.“削足适履”与“指鹿为马” |
C.“沧海桑田”与“断章取义” | D.“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 |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这两种观点( )
①都回答了世界的本原问题
②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③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④前者是朴素唯物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
A.③④ | B.①④ | C.①② | D.②③ |
新华网最近刊文称,“人生必须放下四样东西”。其中,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观点是
①放下压力:累不累取决于心态 ②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
③放下狭隘:心宽,天地自然宽 ④放下烦恼:快乐其实很简单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重点,制定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时间表,必将推动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由此可知( )
①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思维和存在相互依赖 ④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 |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下列观点符合这一根本思想的是( )
A.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 B.物是观念的集合 |
C.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 D.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 |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 )
①指鹿为马 乐极生悲 ②形谢神灭 理生万物
③盲人摸象 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断章取义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秦大河博士第一次从科学的角度提出了一直被公众所质疑的理论:极端天气和气候现象在过去的50年里变得越来越频繁,报告明确指出了气候变化和阶段性极端天气之间的联系,被称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此可见( )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 B.认识主体的不同决定了认识结果的差异 |
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 D.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 |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 | B.科学的物质观 |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
从哲学的角度讲,下边漫画的做法( )
①忽视了社会实践是哲学产生的基础
②没有认识到思维离不开存在
③否认了存在对思维的决定作用
④否认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A.①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有容乃大”。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木;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上述观点不足之处在
A.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 B.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观点 |
C.没有看到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 D.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
与“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这一观点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有
①万物之生,俱得一气 ②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③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④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有人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种看法属于(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