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强调:“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这种唯物主义学说
①否定了实践活动是形成人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物质基础
②肯定了人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④肯定了环境是人的思想观念形成和变化的客观前提,否定了环境对人的精神面貌和伦理道德观念起着决定作用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理与气、知与行、心与物等关系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了(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
C.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
有哲学家辩言,对于一块白色而坚硬的石头,人们可以看得到“白”,但看不到“坚”;可以摸得到“坚”,但摸不到“白”。“白”不一定是石头的“白”,“坚”也不一定是石头的“坚”。故“白”与“坚”都是可以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的。这一观点是( )
①唯心主义 ②唯物主义
③形而上学的观点 ④辩证法的观点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有一种雷人的“楼盘文化”:挨着臭水沟叫水岸风光;旁边有小土包叫依山而居;周围有荒草地叫无限绿意;弄个喷水池叫英伦风情。这种现象反映了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 B.实践和认识具有统一性 |
C.真理的条件性 | D.人的主观随意性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北宋儒学家张载的名言。由于其言简意宏,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下列观点符合“为天地立心”的是( )
①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
②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③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 )
①唯心主义 ②唯物主义 ③不可知论 ④可知论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可见
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②声称者的“行”带有自发唯物主义的倾向
③声称者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
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④ |
下列选项中与“人死而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
A.昌必有衰,兴必有废 | B.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
C.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 D.五行之气,天与人相交胜 |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屈原的《天问》问及天地、山川、日月、人事,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求索。下列关于世界的思考,体现唯物思想的是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 ②气者,理之依也
③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④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据《新闻纵横》报道,2010年以来干旱不断,云南连续4年发生干旱,四川连续3年出现干旱,西南地区干旱范围逐步从云南扩展到四川、贵州、广西,耕地受旱面积1.01亿亩,占全国的8.4%,2088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对此,有人就认为,这是上天在惩罚西南;而专家则称,二氧化碳排放导致气候变暖使降雨减少、水利工程欠账过多、过快发展让需水量大增才是西南干旱的罪魁祸首。这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体现了
①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②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④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一次,哲学家贝克莱与一位朋友在花园里散步,不小心踢在一块石头上,他说,因为我踢到了石头,石头才存在,因而他提出了“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
材料二:据《坛经》记载,神宗五祖要选拔接班人,就命弟子们每个人做一首诗,以考查对佛家教义的理解。神秀写下了这样四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当时有一个打杂的和尚看了这首诗,很不满意,在旁边又写了四句:“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他认为,世界上本来什么也没有,所以也没有什么尘埃。神宗五祖认为这个和尚对佛家教义心领神会,于是把衣钵传给了他。这个和尚就是神宗六祖:慧能和尚。
结合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哲学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如何形成的?
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可见
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②声称者的“行”带有自发唯物主义的倾向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往往是脱节的
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有危害的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④ |
上海某家公司向网易财经发布一份声明,称近期公司不断受到来自外部的歪曲事实、无中生有的谣言攻击,对公司的日常工作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对公司的品牌声誉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下列说法与“无中生有”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③我思故我在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认为“道”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下列与之最一致的观点是
A.气者,理之依也 | B.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 |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 D.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