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某村遭受特大水灾,面对灾情人们议论纷纷。
村民甲说:“这是天意呀,老天爷要对咱们惩罚,有啥法子呢?”
村民乙说:“天意倒不是天意,倒是今年的辛苦全白费了,荒年已成定局,我们只有自认倒霉啦!”
村民丙说:“灾害已经发生,这是事实,但人还是有办法的,夏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副业补,要生产自救战胜灾害。”
(1)请指出上述三个村民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思想。
(2)简要评析他们对灾害的态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学贵、看病贵、住房贵、就业难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四大民生问题。如何解决好民生问题?几位网友通过“民生热线”就此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甲:子女升学是涉及每个家庭的民生大事,政府应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乙:就业是民生之本,如果教育发展不能解决就业问题,那么在教育上的投入也无多大意义。
(1)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阐述政府关注民生的哲学依据
(2)假如你参与了上述讨论,请就解决民生问题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蓝色经济,又称海洋经济。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必须以海洋产业为重点,坚持海陆统筹,把海洋和陆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把海洋产业与临海产业、涉海产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推进,统筹海域、海岸带、内陆腹地开发建设,实行海陆产业统筹规划、资源要素统筹配置、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生态环境统筹整治,通过海洋经济的大发展,带动内陆用地的大开发,大开放。
材料二:2011年上半年,某市以8%的GDP增速位居全国31个省区市排名末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是“行有余力而不为”?在制定“十二五”规划中,该市提出要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当好标杆和火炬手,走在全国最前列,把五年年均增速审慎确定为8%,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最低。面对“十二五”开局之年,该市的科学发展在“调”和“转”上加大力度。围绕群众关心、舆论关注的交通拥堵、楼市虚高、大气污染等三大问题,该市坚决实施控车市、调楼市和大型钢企业退市三大策略。虽然这三大措施直接影响了1.8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却大大便利了市民的出行,维护了楼市稳定,老百姓得到了“蓝天白云”。如果说“十二五”开局之年的调控是中央下发给各地的一张考卷的话,倒数第一恰恰是该市“行有余力而不为”的精心备考,是心甘情愿主动站位的结果。
(1)结合材料一,分析发展蓝色经济的意见所遵循的唯物辨证法的方法论原则。
(2)联系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该市在GDP增速排名中甘愿倒数第一的依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鲁迅《祝福》中的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她(祥林嫂)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我(鲁迅)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惶急的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添堵末路的人的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吧。“也许有吧,---我想”我吞吞吐吐的说。
(1)这里的“她”属于什么哲学派别?鲁迅吞吞吐吐的说“也许有吧”,说明意识具有什么特征?
(2)我们的祖先最早用来表达意识的概念是灵魂,请运用哲学知识,谈谈你对“灵魂”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传说,有两个秀才一同赴试,刚上路就遇到出殡的队伍,黑漆漆的棺材擦身而过。甲秀才大感晦气,心头愁绪郁结,结果没有考好,名落孙山;乙秀才则暗自高兴,棺材棺材,有官有财,是个好兆头。上了考场,乙秀才文思泉涌,果然一举高中。两个秀才回来后都说自己的预感很灵验。甲说:“一碰上那秽物就知道考不好了。”乙则说:“果然是有官有财了。”对两个秀才的说法,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①二者的话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②甲的观点错误,乙的观点正确 ③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是有差别的 ④二者的话都坚持了唯物主义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灵魂在内,都是由原子这种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组成的。原子是永恒的,由原子所组成的整个自然界、整个世界也是永恒的。原子本身不变化,但能运动。原子的数量是无限多的,但它们之间没有性质的不同,仅有大小、形状、次序和位置的区别。世界万物由于构成它们的原子在大小、形状、次序和位置上的不同,而形成千差万别的性质。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地方,是“非存在”。原子在虚空中互相碰撞,形成漩涡运动,从而互相结合形成万物。原子分离,事物就灭亡。
(1)材料一、材料二中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
(2)材料二中的观点有何局限性?(1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17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伽森狄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
材料二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坛经》
材料一“伽森狄”和材料二“惠能”的观点各自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简要分析各自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从精神生产的特有属性和内在规律来看,任何文化都包括虚体部分和实体部分,虚体部分就是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实体部分则是承载文化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前者是文化之“魂”,是文化思想性的根本体现,是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力量源泉,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后者是文化之“体”,是文化实现教育功能、以文化人的重要途径,是文化生产力的重要依托,决定着文化精神价值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运用《生活与哲学》“意识”的有关知识,谈谈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什么要重视“魂”的建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哲学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材料二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影响,试列举它体现在哪些方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填出下列哲学观点所属的哲学派别

哲学观点
所属派别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③万物产生于水,又复归于水

④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⑤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偏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
(2)仔细分析上述两种世界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认为,“气者,理之依也”;乙认为,“存在即被感知”。
(1)甲、乙两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两种哲学阵营?其根本分歧是什么?
(2)乙所在的哲学阵营可以划分为哪两种形态?基本观点各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建设性。100多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改变了历史进程和亿万民众的命运。历史已经一再证明,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当代深刻察析资本主义的科学方法。面对近年来美国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宣告“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法国著名政治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呼吁“现在该维护马克思的幽灵们了”;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马克思依旧是当今不可超越的思想家。巴西著名经济学家多斯桑托斯则指出,马克思的思想仍然是分析当今世界发展和变化的真正的、卓有成效的工具。
材料二: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1)结合材料一,分析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仍然是当代深刻察析资本主义的科学方法。
(2)请结合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联系材料二,剖析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
(3)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解释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我国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是从2004年启动的,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平稳落月,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上成功实施软着陆的国家。在实现软着陆的同时,“嫦娥三号”还肩负着突破自动巡视勘查、深空测控通信、月夜生存等关键技术的使命。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探月工程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息息相关。美国领先于世界的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很大部分来自对“阿波罗”工程技术的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我国探月工程所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进步,也会对经济发展发挥牵引和推动作用。目前中国每年在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达到上百亿元,据专家粗略估算,对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对整个社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益。同时,探月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提升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载体。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分析人类对月球的探测带给我们的启迪。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