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说:“除了对知觉之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他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此观点属于( )
①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②存在决定思维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④思维决定存在
A.① | B.② | C.①② | D.②③ |
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理与气、知与行、心与物等关系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了( )
A.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 B.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
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
“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下列观点中蕴含的哲理与此不同的是( )
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 B.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
C.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
下列选项与“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观点相一致的是
A.动之端乃天地之心 | B.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 D.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
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曾将老子的哲学思想与现代物理学进行过比较,他认为“‘道’暗示着‘场’的概念,‘气’的概念与量子‘场’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下列对卡普拉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老子的思想为现代物理学提供了哲学框架 |
B.老子的思想是现代物理学发展的理论源泉 |
C.老子的哲学思想与量子论有相同的科学价值 |
D.老子“道”的观念蕴含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气者,理之依也”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
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
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
有人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主要是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
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
D.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有容乃大”。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木;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上述观点的不足之处在于
A.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 B.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观点 |
C.没有看到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 D.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做世界的本原 |
“搜索引擎很厉害,但是只能搜索过去发生过的事情,不能搜索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这一观点属于( )
A.唯物主义 | B.唯心主义 | C.形而上学 | D.相对主义 |
贝克莱认为:“物是观念的集合”。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 )
A.否认了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
B.肯定了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
C.否认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
D.否认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 |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 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
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
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③心外无物
④天地合而万物生
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⑥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④⑤⑥ |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 )
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 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
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