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这主要说明(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
B.对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
D.思维与存在的性质是不同的 |
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
C.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D.万物在运动,但在概念中运动 |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的两大阵营分别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C.思维和存在的辨证关系问题--------辨证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 |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
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
C.“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
埃及胡夫金字塔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冀将在他的头上降临。”令人生畏的铭文从哲学上看属于 (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
C.主观唯心主义 | D.客观唯心主义 |
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北宋张载认为:“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
(1)材料一中的两位哲学家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是什么观点?
(3)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二中的观点进行分析。
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
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 D.物是观念的集合 |
托马斯·阿奎那说:“凡事物运动,总是受其他事物推动……最后追到有一个不受其他事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这是必然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
这一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 B.客观唯心主义 | C.朴素唯物主义 | D.机械唯物主义 |
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 )
A.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
C.物质是否依赖于意识的问题 | D.意识是否具有能动性的问题 |
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 |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 B. |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C. |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 D. |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
列宁说,唯心主义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然而它却是生长在结果实的、活生生的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A.唯物主义的观点也不完全是科学的 |
B.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的发展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
C.唯心主义是被无数实践证明了的空洞的学说 |
D.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没有实际意义 |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
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
B.“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
C.“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
A.世界观和方法论谁决定谁 |
B.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 |
C.意识能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 |
D.主观能不能反映客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