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和王夫之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万物皆备于我”;王夫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
A.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
B.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
C.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
D.都承认客观事物及其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
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A.“物是观念的集合” | B.“心外无物” |
C.“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 D.“存在即被感知” |
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 )
A.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
C.物质是否依赖意识的问题 |
D.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 |
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的认识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_______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A.世界观和方法论 |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C.思维和存在 |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下列说法与其观点一致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B.物是观念的集合 |
C.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D.气者,理之所依也 |
作为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科学工程,人类基因组的“工作草图”已绘制完毕,并于2006年6月26日向全世界公布。这说明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 B.思维和存在是相互决定的 |
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 D.思维可以脱离存在而存在 |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
A.“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
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
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
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的是( )
A.“气者,理之依也”与“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
B.“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
C.“我思故我在”与“心外无物” |
D.“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与“理生万物” |
影片《盗梦空间》中的男主人公不仅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对其植入思想,甚至靠思维就可以建造城市,穿越时空。这部影片( )
①否定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②肯定存在决定思维 ③夸大思维的作用 ④正确揭示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中,这一思想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在哲学上,这一思想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 B.客观唯心主义 |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强求而得到的不一定能使自己更幸福,这是命。此观点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
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理与气、知与行、心与物等关系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了(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
C.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