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9日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表示,他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认为“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材料二:2015年两会上,有委员指出,“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是有根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根,今天的发展也是过去的延续,必须和时代精神结合、与时代的发展结合才能使文化继续发展。”“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代精神结合才是有生命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对青少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3)谈谈我们应结合哪些时代条件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涵义。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现了“互联网+”这一提法。“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信息时代网络技术与多种行业的结合,它也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
材料一:“互联网+文化”将推动文化产业自身的整体转型和升级换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动力。但我们也要看到网络文化混杂着种种不良因素,网络中“黄、赌、毒”严重摧残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部分青少年沉浸在网络虚拟世界中,荒废学业,失去人生理想,造成人格缺失……
材料二:乌镇因互联网而更加驰名中外,互联网因乌镇而更加古香古色。乌镇的闻名得益于它一直努力打造文化名镇,不断探索古镇保护开发的新模式,注入新的元素,不断提升保护开发的品质和内涵,创造了古镇保护开发的“乌镇”模式。
今天的乌镇,不仅保留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征,而且也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原有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传承着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呈现着江南水乡古镇的魅力。同时乌镇也紧跟时代和世界的步伐,不断创新,在文化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漂亮的动作:如建设乌镇大剧院,改造古戏台,打造乌镇文化创意区等。如今的乌镇,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凸显了独特的魅力,先进的世界文明成果与悠久的中华文化交流融合,开拓了新境界。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从国家、青少年角度谈谈如何通过“互联网+文化”为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传递正能量。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乌镇是如何打造文化古镇的
(3)在学习乌镇打造文化名镇经验时,某市提出要“借鉴乌镇经验,打造特色名市”,结合材料二,从矛盾观的角度为该市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材料: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结合材料,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我国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大众“创业潮”与科技“创新潮”双潮涌动。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将创业创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材料一:长期以来,保守主义、中庸之道等惯性思维和落后思想,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大众创业创新。要激发全社会的智慧才能和创造活力,必须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和谐氛围,培育创新精神,形成创新风
材料二:创业创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秉性、发展进步的动力,人民是创业创新的主体。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激发和增强社会创造力,使人人皆可创业创新、创业创新惠及人人,在全社会兴起万众创业创新的热潮,使中华大地处处充满无限生机和创造活力。
材料三: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青年是重要力量。有人说青年创业迎来了“最美好的时代”。但创业有风险,进入需谨慎。根据媒体的报道,青年学生创业成功率不足3%,面对略显骨感的现实,青年要做好充足准备,放飞创业梦想!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从文化生活知识,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分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哲学依据。
(3)结合材料三,就青年创业拟定一条新闻标题,要求:紧扣主题,凝练朴素,限15字以内。
十字绣产生于中国唐朝时期。14世纪,十字绣从中国经由土耳其传到意大利,然后在欧洲传播开来。由于各国的文化不尽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的十字绣工艺都形成了各自的风格,绣线、面料的颜色、材质,都别具匠心。15世纪,十字绣开始进入民间,逐渐为广大海内外普通消费者所接受和喜爱,使十字绣艺术得以广泛传播。
某景泰蓝工艺画画师从十字绣艺术中深受启发。他将景泰蓝美观华贵的艺术表现力和十字绣技术有机结合,对景泰蓝复杂的传统工艺进行技术简化和创新,开发出景泰蓝工艺画套装产品,把从前的高端产品开发成普通市民都能欣赏、消费的文化产品,从而赢得无限商机。
如今,十字绣艺术让传统的景泰蓝工艺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该景泰蓝工艺画画师成功的理论依据。
(2)结合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就更好地传承景泰蓝工艺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瓜果飘香之际,习近平主席走进中亚,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椰树芃芃的东南亚,习近平主席又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一带一路”,应者云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不仅沟通了东西方、亚非欧文明,而且促进了不同文明的相互渗透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为密切欧亚各国及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习近平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材料二: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已从理念设计、总体框架到完成战略规划,开始进入务实合作阶段。这将给中国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更紧密的联系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同时,其也将给我国带来一些风险和挑战,如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基础设施落后,经贸法规薄弱,一些国家之间还存在矛盾等。
材料三:相关资料统计,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过去10年,中国与沿途国家的贸易额年均增长19%。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游客数量约5亿人次,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将率先受益。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一带一路”的开辟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评析“一带一路”战略的前景。
(3)“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某政治老师举办了“‘一带一路’我参与”为主题的时政评论沙龙活动。请你用哲学知识结合三则材料以“挑战·创新·飞跃”为关键词拟定一份要点式发言提纲。要求言简意赅,每个关键词对应相应要点,总字数200字左右。
关键词 |
答案内容 |
分值 |
挑战 |
|
2分 |
创新 |
|
2分 |
飞跃 |
|
2分 |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015年11月8日至15日,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福建泉州精
彩亮相,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云集刺桐城,为亚洲文化交融及“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文化繁荣契机鼓与呼。“国与国之间交往,即便谈的是政治,做的是商贸,真正交流的却是文化,是心灵的沟通。”泰文化促进委员会主席披尼·扎鲁颂巴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发挥文化的功能至关重要。“丝绸之路从根本上讲是一条文化之路。”我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文化交流也是相互吸引、相互学习的过程,亚洲各国文化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文化交流最根本的目的是文化创新,是继承本国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学习他国文化中最优秀的,创造出最能反映当代现实、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新的文化形态。(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亚洲各国加强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莫言关于“文化交流”说法的合理性。
(3)请你设计两项有影响力的合理可行的活动,借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
创业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在经济新常态下,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材料二:“创客”是今年两会的热词。去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多次对大众创业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强力推进改革,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创客”是一酷爱科技、热衷实践的人群,是一群具有敏锐思维和创新勇气的追梦人,做创客不是追逐利益,而是一种情怀,追求改变。尽管名字火了,中国的创客们不对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创业成功率不足20%,“求速死”是创客生活的常态,只有不断试错,在挫折中创新,才能在死中求生;创客者得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青睐,但是差钱的创客也不在少数。虽然各地方出台扶持政策,但是难以起到实质性的帮助,缺钱的背后其实是缺乏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
材料三:据统计,约三分之二的新发明、新创造都是中小企业做出的,微软、苹果、阿里巴巴、百度等高科技公司最早都是小企业孵化而来的。中小企业具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具有空前的创新精神和力度,但同样也存在缺钱、缺人、缺市场等瓶颈问题。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不仅要关注首次创业率,更要关注二次、三次甚至多次创业率。要从投资环境、科研环境、居民环境等方面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营造宽松的创业氛围,鼓励创业的同时更要宽容失败。
(1)结合材料一,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我国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的理论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创客们如何才能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实现创业梦想。
(3)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相关知识,阐述“鼓励创业的同时更要宽容失败”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诺基亚公司是芬兰曾经享誉世界的著名通讯公司。但近年来,在市场竞争中逐步走向衰弱。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诺基亚的衰落拯救了芬兰经济。
时间 |
事件 |
2001年 |
巅峰时期的诺基亚市值逼近2500亿美元,世界第三。 |
2008年 |
诺基亚售出4.68亿支手机,市占率39%,诺基亚最高为芬兰贡献过4%的GD.P和25%的出口。全球员工12万人,光是芬兰就有25000名。 |
2013年 |
手机部门卖给微软之后,微软就宣布裁员1.8万人,大部分都是芬兰员工。 |
2014年 |
芬兰经济就开始复苏,根据达沃斯论坛的2020欧洲竞争力排行榜,芬兰和瑞典、丹麦一道,占据了三甲的位置。 |
材料二:公司不断裁员,被裁员工从诺基亚出走后.并未失业,他们在手机制造和无线通讯领域都有很深的技术积累,于是组建了无数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初创公司,诞生的知名公司包括“愉怒的小乌、“部落冲突”“ JollyA.”等移动互联网析贵.盘活了就业和芬兰经济。在这个过程中,诺基亚充分发挥了大公司的社会责任感,对这些初创企业进行了大力扶持.加上政府的支持,使得芬兰的创业氛围空前高涨。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从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角度,谈谈诺基亚公司上述做法对我国企业应对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法解读为什么“诺基亚的衰落拯救了芬兰”?
材料三:“创断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创新发展理念,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理论突破和实践突破,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其有重大指导意义。“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发展是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基础,坚持创断发展要遵循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
(3)结合材料三,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创新发展理念”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的理论依据。
推进我国文化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关系、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化是指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精神产品,属于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上层建筑。从文化的内涵上来看,它承载着社会诉求、教化理想、审美判断等精神内容,具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重要功能,因而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而从其存在与发生作用的方式来看,文化以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存在,具有一般商品都具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可以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实现再生产。文化产品是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统一。正确把握“两种属性”的关系,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两个效益”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产品的属性。
材料二:在影视作品创作中,有人认为,“创新就是要与史实、经典原著不同”,导致近年来出现了不少任意篡改历史、经典原著的所谓“创作”的现象。这些“作品”完全颠倒了社会的历史观,混乱了人们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毒害着中国人。
(2)请用辩证否定观的有关知识评析“创新就是要与史实、经典原著不同”的观点。
阅读下列材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常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命题,其中夯实硬底线与强化软投资,应成为两个重要的维度。所谓夯实硬底线,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社会保障底线,二是粮食安全底线。着手完善囊括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兄弟在内的全面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义务教育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夯实粮食安全底线,就要在战略上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将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所谓软投资,即推进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应该着手推进资源领域的产权改革,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和企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引导民间资本广泛进入更多领域。同时,对现行的财税体制进行调整,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改革奠定制度基础。
材料二: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全国人大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执法检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全面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
(1)联系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适应并推动经济“新常态”健康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材料二:“创客”是一群酷爱科技、热衷实践的人群,是一群具有敏锐思维和创新勇气的追梦人,他们以分享技术、交流思想为乐,以创客为主体的社区则成了创客文化的载体。“创客”文化,是DIY文化的延伸,它在其中糅合了技术元素,它不认同随意消费,乐于在现有的资源下创造性的再利用。“创客”精神主要表现:一、不满足现状,坚守创新;二、勇于和善于持续实践;三、乐于交流、乐于分享。
2015年1月,李克强指出,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对于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带动扩大就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培育“创客”文化,发扬“创客”精神,让创业创新蔚然成风。
(1)结合材料一,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我国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的理论依据。
(2)结合材料二,分析培育“创客”文化,发扬“创客”精神的《文化生活》依据。
(3)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阐述“鼓励创业的同时也要宽容失败”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015年两会上,有委员指出,“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是有根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根,今天的发展也是过去的延续,必须和时代精神结合、与时代的发展结合才能使文化继续发展。”“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代精神结合才是有生命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传统文化应如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9日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认为“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材料二:2015年两会上,有委员指出,“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是有根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根,今天的发展也是过去的延续,必须和时代精神结合、与时代的发展结合才能使文化继续发展。”“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代精神结合才是有生命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对青少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阅读下列材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常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命题,其中夯实硬底线与强化软投资,应成为两个重要的维度。所谓夯实硬底线,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社会保障底线,二是粮食安全底线。着手完善囊括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兄弟在内的全面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义务教育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夯实粮食安全底线,就要在战略上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将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所谓软投资,即推进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应该着手推进资源领域的产权改革,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和企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引导民间资本广泛进入更多领域。同时,对现行的财税体制进行调整,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改革奠定制度基础。
材料二: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全国人大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执法检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全面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
(1)联系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适应并推动经济“新常态”健康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