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多处引用古语古训。下列习近平所引用的古语古训与其哲理相一致的是
A.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矛盾具有普遍性 |
B.“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整体处于主导地位 |
C.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
D.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
下图是人们关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愿望,下列符合漫画这一主题的是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
④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创造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一种“温柔”的细胞挤压方法重新“编辑”细胞,这项技术一旦成熟,人类将来可按照自己的“命令”来制造细胞,而这些细胞就能制造胰岛素、攻克肿瘤或者做其他有助于人类的事情。这表明
A.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
B.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
C.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
D.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
2015年3月10日,中国科学院称,在我国贵州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一枚6亿年前的原始海绵动物化石“贵州始杯海绵”,是迄今为止全球发现的最古老的可靠海绵化石。该发现将原始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实证记录从寒武纪向前推进了6000万年。这一科学发现佐证了
①探索真理是认识的目的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2015年初,引发人们广泛关注的电影《狼图腾》与纪录片《穹顶之下》内容虽然迥异,但主题都是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应深刻把握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③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的矛盾不可协调
④人存在于自然系统之中并给予重大影响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著名学者郝伯特·西蒙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界,还不如说是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对这句话的理解应是( )
A.自然世界因人的存在而具有客观实在性
B.人化自然不以自在的自然为存在的基础
C.人通过实践不断使自然转变为人化自然
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新中国成立初,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遇刭严峻的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1)运用实践与认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2)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材料一:近几年闪耀荧屏的《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一些综合节目的版权和模式,都是从海外引进的。这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问题的思考。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提高文化开放水平,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结合材料,回答下题: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分析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如何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9′)
《孟子》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
A.自然界变化是有规律的 |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
下列诗句中,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B.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 |
C.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
D.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
材料一: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2014”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
材料二: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法”字古代写作“灋”。“灋”从“廌” (zhi),“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
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为此“瀵”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鹰”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处理好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关系的意义。
(2)为深入开展法治教育,某中学准备开设法治知识校本课程。请你就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写一篇论证报告。
要求:①观点紧扣主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②从辩证唯物论和政治生活角度,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300字左右。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的这一观点
A.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会导致诡辩论 |
B.正确地阐明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
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会导致不可知论 |
D.承认了运动是物质的实际承担者 |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③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④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