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流经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全长1000千米的淮河,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溃决夺淮,使淮河丧失了入海口,使淮河变得泛滥成灾,非涝即旱。“泥巴凳,泥巴墙,除了泥巴没家当。”淮河这条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如今经过人们的努力改造,已形成较为完整有效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流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环境改善、生态良好。
材料二:历时两年多编制完成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在华沙气候大会上正式对外发布,它对于提高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综合能力有重大意义。《战略》确定的适应气候变化重点任务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合理规划开发活动;二是加强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三是加强灾害监测预警。
(1)运用辩证唯物论关于物质和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怎样才能做到人河和谐共处?
(2)结合材料,谈谈我国编制《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中,是怎样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1803年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发表“原子说”,提出所有物质都是有原子构成的。
(1)材料一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之处?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
(3)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是什么?请具体阐述它的内容。
APEC期间,空气质量接近一级水平,北京天空被称为“APEC蓝”。对雾霾和“APEC蓝”下列正确的认识是
①雾霾和“APEC蓝”是自然现象,其出现与否是客观规律起作用的结果
②雾霾和“APEC蓝”都是人为现象,人们可以通过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控制其是否发生
③能否实现从雾霾到“APEC蓝”的转化,取决于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程度
④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实现从雾霾到“APEC蓝”转变的关键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3岁宝宝在小区里上幼儿园,近日,老师交给家长3张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课程的试卷;妈妈看了一遍题目,发现题目偏难,自家宝宝大部分不会,跟老师沟通后,老师认为是家长失职。老师的做法
A.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
B.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
C.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
D.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 |
诡辩家欧布里德对前去讨债的朋友说“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去讨吧!”在这里,欧布里德
A.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
B.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 |
C.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
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这首古诗所蕴含的哲理主要有
A.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 |
B.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
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 |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可以相互制约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为了有效预防“姜瘟”,某镇农技人员首创了生姜水稻轮作的种植模式,既大大减少了生姜病虫害,又提高了亩均收入。在这一实践中,该镇农技人员
①把握了客观规律 ②遵循了客观规律
③改造了客观规律 ④利用了客观规律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列选项中与成语“刻舟求剑”包含相同哲学思想的是
A.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
B.飞矢不动 |
C.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
D.揠苗助长 |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态势,我们保持战略定力,稳定宏观经济政策,没有采取短期强刺激措施,而是继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实行定向调控,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应对经济形势的以上做法体现了
①坚持思维与存在的统一 ②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坚持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④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就中国而言,20世纪中国境内一共观测到7次日全食、8次日环食和1次混合型日食(全食过程中带有环食现象),总计16次。中国境内下一次经过多个大中城市的日全食就要等到2035年9月2日。这一事实说明( )
A.自然界是客观的 | B.规律是不可抗拒的 |
C.物质世界是可知的 | D.人们可以利用规律 |
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下列观点中与其相近的是( )
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
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
D.飞矢不动 |
《经济日报》评论员文章是这样表述经济“新常态”的: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由此可见,经济“新常态”的提出:( )
①折射出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揭示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联结
③体现了事物的性质决定于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说明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过程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0月8日在瑞典揭晓,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因希格斯玻色子(又称“上帝粒子”)的理论预言获奖。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两个强子对撞实验项目中均发现一种新粒子,具有和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寻找的希格斯玻色子一致的某些特性。该粒子的发现表明( )
①具体科学的每一项进步都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
②自然界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③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2015年经济工作坚持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主动适应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 |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D.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