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唐朝诗人李商隐诗:“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这首诗体现的哲理主要是

A.事物运动有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D.想作长绳系太阳,用麻姑买沧海是根本办不到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认为,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京剧、西班牙的斗牛之类的民族文化是真正存在的文化,所谓世界文化不过是一种思维抽象的产物,事实上并不存在。这种错误观点
①把共性等同于主观的产物               ②把普遍当作特殊的总和
③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④把个别的存在当作唯一的存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他拒绝给事物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亚理士多德认为,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赫拉克利特说:“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关于驾驭一切的思想。”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④哲学作为一定形态的文化最终决定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医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体验和直觉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见矣”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理念;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再遇到相类的事物,就可以演绎推理,“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体现的哲理思想是
①具体与抽象转化的辨证观               ②超越时空的抽象联系观
③天人合一的整体宇宙观                 ④以类悟象的物质静止观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千年古城扬州,贯穿城区东西向的交通主干道只有文昌路一条,随着城市发展,原有的道路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群众出行的需要。2014年9月19日,历时三年建设的扬州瘦西湖隧道正式通车,这对于完善城市交通网络,缓解城市交通瓶颈的制约,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瘦西湖隧道穿越国家5A级风景名胜瘦西湖,景区内唐城、宋城等历史文物众多,搞大开挖行不通,工程设计者依据扬州古城池演变的历史和考古规律,采取“单管双层”的盾构方法,把掘井打到-10米以下,从而兼顾了节约成本、集约资源、保护文物三方诉求。
隧道所在地层为硬质黏土层,针对此类地质的施工在世界上尚属首次,无成功经验可借鉴。为此,施工方成立科研团队攻关,通过对盾构机冲刷系统、泥水分离系统的改造,终于解决全黏土层盾构泥水处理这一世界级技术难题。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瘦西湖隧道建设工程所蕴含的唯物论道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这样一句话:“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①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必须改造自然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③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④只有尊重规律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的身体具有很强的中和缓冲功能,自身就能够维持酸碱度的平衡,无论日常生活中摄入的食物是酸性还是碱性,人体的PH值是基本不变的。可见(   )

A.人们在规律面前总是无能为力的
B.人为建立起来的联系都是主观的
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客观的
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真义,因为他懂得(   )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 )

A.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9月18日,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及其团队宣布了借助阿尔法磁谱仪寻找暗物质(反物质)的最新成果,在业已完成的观测中,暗物质的6个特征已有5个得到确认,这一研究结果将人类对暗物质的探索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上述暗物质与哲学上的物质的关系是(   ) 

A.前者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后者不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B.前者是后者的具体形态,两者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C.后者是对前者的概括和总结,两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前者依赖于人的意识,后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工诱变”是生物育种工作中创造新类型的方法之一,即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引起生物遗传性变异。从哲学上看,“人工诱变”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是(   )

A.人对自然物属性认识程度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承认被选择的生物有机体的客观性
D.人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

A.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是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诗句。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作者感到“战地黄花分外香”和“不似春光”却“胜似春光”,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
B.正确的认识来源于人脑
C.错误的思想意识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

“人生易老天难老”和“一年一度秋风劲”的哲学寓意是

A.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固定的模式
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D.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进入新常态下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的约束性目标。但现阶段在思想认识、工作进度、政策机制、基础能力等方面,都还有不小的差距。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2014年3月21日,国务院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了两年节能减排降碳的具体目标和三十项具体措施,充分体现了方案对落实的重视。《行动方案》必将推动我国节能减排工作,构建促进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
(1)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与“把握思维的奥妙”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务院审议通过《行动方案》的依据。
材料二;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都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探索,从而推动了我党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

毛泽东领导时期
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植树造林对各方面都有利”等生态文明思想。
邓小平领导时期
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化发展道路,强调以科学技术推动生态环境建设。
江泽民领导时期
重视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改变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功利性认识。
胡锦涛领导时期
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标志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习近平领导时期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深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民生本质,升华了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我党生态文明思想发展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意识的内容和本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