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其总特征是
①辩证否定的观点      ②发展的观点    
③对立统一的观点      ④联系的观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架热气球,里面坐着三个人,一个是环境保护科学家,他可以保护地球生存环境;一个是核专家,他可以防止地球发生核战争;第三个是粮食科学家,他可以把荒漠变成桑田。当热气球飞到高空之后,由于重量过重,必须扔下一个人。问:应扔下谁?有一个小孩回答说,应扔下最重的那个人。对此你怎么看?

A.正确,因为他懂得创新,敢于解放思想 B.正确,因为他抓住了重点
C.错误,因为他答非所问 D.错误,因为他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重庆市委、市政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主要体现了(   )

A.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和实践的主体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矛盾是是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
D.实践是认识发展根本动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必须站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沿,对体现和谐思想的传统文化资源必须赋予新时代内涵,体现新的时代精神,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回答4—6题。
材料所述关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要求的唯物依据是(   )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新的时代内涵是民族传统美德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D.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历史的统一

材料所述关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要求的认识论依据是(   )

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正确认识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C.认识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D.只有正确意识对实践活动才有指导作用

材料所述关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要求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C.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
D.传统文化是正确的价值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这表明( )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材料所包含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A.牵牛要牵牛鼻子 B.弹钢琴的工作方法
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D.因地制宜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作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发展的肯定,期中包含的深刻哲理诗( )
①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囿于静止的观点而无视其变化
②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
③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④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1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要在全社会弘扬追求真理、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的科学品质。下列关于真理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真理的基本属性是正确性
③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的很多科学幻想成为现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很多发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预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 )
①意识不仅能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②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③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据此回答12-13
12、多年来,小岗村在致富路上苦苦探索,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这说明( )
①奔向富裕的道路尽管曲折但总是有规律可循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造致富经验和规律
③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升人们对致富规律的认识
④致富道路因时因地而变,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3、小岗村农户做出分田到户和重新走上合作经济道路的两次重大决策都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这说明正确的决策( )
①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
②符合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要求
③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 )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意识决定物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段很著名的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对于老子的这一观点,我们应该这样理解( )

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有规律的
B.人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C.人不能认识天地万物
D.人是天地万物的主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旅游胜地敦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党河、疏勒河下游断流,湿地萎缩,树林锐减,沙化面积平均每年增加近2万亩。“沙进人退”趋势如得不到遏制,敦煌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楼兰古国,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月牙泉将不复存在。上述材料说明( )
①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②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方式不会发生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哲学的运动概念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