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朱熹认为:“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两种观点的分歧体现了的分歧。(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 B.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之所以要重视哲学的研究,是因为 ( )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
B.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
C.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D.真正的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和人们对实践的追问与对世界的思考 |
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各地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这说明 ( )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本质
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 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2009年5月25日。孟加拉国西南部沿海地区遭受热带风暴“艾拉”袭击后,受灾严重。回答1~2题
当前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很多气象灾害。为此,有人说“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 )
①人的认识永不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目前,科学技术无法阻止热带风暴的到来,也无法改变其运行的线路,人们可以做到的是预测热带风暴的到来和做好防范工作,把损失减至最低。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
B.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热带风暴 |
C.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
D.随着人们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将来能改变热带风暴形成的规律 |
“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
B.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事就一定能成功 |
C.物质与意识是相辅相成的 |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
陆游在被贬外放时写下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毛泽东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却写下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同样题为《咏梅》,但诗人眼中的梅花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这说明( )
A.人们对梅花的认识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不同的 |
B.对梅花的认识,会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
C.由于面对不同的事物,不可能得出相同的认识 |
D.审美情趣和吟咏时心绪的差别,使梅花具有不同的品格 |
“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
A.客观唯心主义 | B.主观唯心主义 |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D.辩证唯物主义 |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其含义是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和前提 | B.哲学对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 |
C.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 D.科学因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
“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恩格斯这个论断的根据是 ( )
①实践促进人的感觉器官的进化与发展
②实践促进感知事物的技术手段的进步
③实践促进对感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④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可以直觉事物的本质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
A.进行科学研究必须以哲学为基础 |
B.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
C.哲学是理论化科学化的世界观 |
D.哲学可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60岁的新中国还是—个正处在“青春期的年轻小伙”。既然是“青春期”,“成长的烦恼” 当然少不了。这体现出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 |
B.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
C.矛盾具有普遍性 |
D.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
奥巴马在最后致词中援引了《孟子·尽心下》中的一句话:“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包含 | B.事物的发展总是从质变开始的 |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目前世界经济总体上度过了最困难阶段,开始出现回暖迹象。同时,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可能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这表明( )
A.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发展的 |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于曲折性的统一 |
C.人的预见能力越强,事物发展越快 | 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 |
1999年,党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决策,从此,占中国陆地面积71%左右的西部地区开始进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据统计,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1.42%,高于全国9.64%的年均水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长最快的10年。据此回答19--21题:
19、实践证明,10年之前,中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10年之后,中国政府再次吹响开发西部的号角。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A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 B 价值观对人生选择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C 物质与意识关系 D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20、西部大开发战略涉及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份,这一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逾七成,人口约占三成,但上世纪末西部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只有东部的40%。只有西部地区发展起来了,中国经济才能真正实现协调健康发展。这说明:
A 整体统率部分,对部分起决定作用
B 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性能有决定作用
C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 主要矛盾规定着事物的性质
21、10年来,西部地区腾飞的一个重要秘决在于文化支持社会经济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③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