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14年1月6日,习近平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加快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
近代世界历史表明,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纵观当今世界创新型国家,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科技自主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大都在70%以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都在30%以下。
材料二:近年来,为推进科技创新,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分析材料一的观点。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采取的推进科技创新措施的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4年9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材料二:李克强在国家科技教育颌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关键是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目前,我国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1)结合材料一,请从政治生活角度,简要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治生活依据。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3)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但是,仅靠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就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吗?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加以分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2年主要经济数据,可谓“国家年报”。国家统计局还首次公布了近十年的基尼系数:
年份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基尼系数 |
0.479 |
0.473 |
0.485 |
0.487 |
0.484 |
0.491 |
0.490 |
0.481 |
0.477 |
0.474 |
注: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经济学家们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三次改革与发展的“浪潮”:第一次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这场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连年增长,解决了绝大多数地区的温饱问题;第二次是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通过“离土不离乡”的乡村工业化模式,转移了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中国农村正面临改革与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即农村城镇化。
材料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产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时下,国际交流中,传统文化“中国元素”无所不在。“皮影剪纸灯笼花轿,亭台楼阁宝塔城堡,小桥流水小巷古道,国粹凤凰国宝熊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投资时,也开始加入中国文化的元素:吉利汽车在法兰克福车展上用原汁原味的京剧脸谱做表演,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驻足,取得了不菲的经济效益。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怎样才能解决材料中所存在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分析我国农村的三次“浪潮"。
(3)结合材料三,根据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元素”在世界经济领域的影响不断增强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韩两国地缘接近,文化相似,文化交流在推动中韩现代友好交往和实现邦交正常化,以及促进两国贸易合作等方面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中韩友好交流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从官方到民间,文化交流愈发活跃,“文化日”“文化周”“文化月”等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层出不穷。“韩流”与“汉风”交相辉映,共同推动中韩文化交流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材料二:2014年7月3日,在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中韩建交22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韩各领城合作取得巨大成就。中韩关系发展速度之快、领城之广、影响之深,为国际社会树立国家关系发展的典范。当前,中韩关系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风好正扬帆。我期待这次访问成为叙友好、话合作、谋发展、求和平的访问,让中韩友好航船高扬风帆、破浪前进。
(1)简要说明材料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2)从辩证法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二中“风好正扬帆”的认识.
2014年是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22周年。22年来深圳人“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凭着“‘闯’的精神、‘冒’的精神”,走出了一条新路,干出了新的事业。2013年深圳GDP为16 950.08亿元,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模范。也孕育了“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与“深圳十大观念”(“敢为天下先”“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等)。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深圳精神”和“深圳十大观念”的文化功能。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闯”的精神与“冒”的精神的认识。
2014年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某校高三(3)班打算开展以“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中国”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文化自省
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尽在书中。阅读事关全民素质的提高和文化强国的建设。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超五成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六成以上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李克强总理也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倡导全民阅读”。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倡导全民阅读有何意义?
思维碰撞
2014年,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仍在推进中,力求将全民阅读纳入法制化轨道,推动全民阅读常态化、制度化。但是,对于阅读立法,社会上存在不同看法。赞成者认为,将阅读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有利于提升国民阅读水平,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反对者认为,阅读水平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希望通过立法使其毕其功于一役并不现实,且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简要评析上述两种看法的合理性。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不少发达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文化战略。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传媒和文化产品大肆推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当前,我国处于维护文化安全、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为此,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材料二:一个强大的中国,必须拥有引导世界文化的力量。而文化的力量,首先表现为我国有多少文化产品能够出口到外国,并使外国的消费者对我国的文化产品产生消费依恋心理。而这需要文化产品不仅有我们的特色,更要有创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为政府如何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提三点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安阳同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
明代南京城墙经历600多年的历史沧桑,仍旧昂然屹立,忠诚的守护着这所城市。它不仅是中国古都中保护最为完好的古代城墙,也是世界上保存至今最大的一座古代城垣。
南京明城墙,据初步估算共耗费了数亿块城砖。大多数城砖留有铭文,少则一字(或一个符号、记号),多则70余字,这不仅是南京明城墙的一大特点,也是南京明城墙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明城墙的城砖铭文,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南京城砖产地的分布;中国汉字在明初的简化字与异体字;中国民间的书法、篆刻艺术;中国姓氏文化在明初的演变以及明初实行的责任制等,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我们认识南京城垣的发展和变迁,提供了实物佐证。
南京城墙是一件历史的艺术品,它已经成为南京的城市名片。作为一件能够融合现代功用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同时也作为一种资源的南京城墙具备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旅游、美学等价值。
材料二:山东某地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将秸秆“吃干榨尽”,对秸秆利用进行了有益探索。该地是小麦种植基地,秸秆消化问题是当地的一大难题,一些农户为图方便偷偷焚烧秸秆,当地禁烧压力很大。后来,该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蘑菇种植企业,蘑菇厂对秸秆的大量需要,让原本难以处理而成为“包袱”的秸秆摇身一变成了香饽饽。然而,蘑菇厂每年产生的6万吨菌渣,四处堆积,臭气难闻,也引来周边群众的投诉,由此,该蘑菇厂开始寻找下游菌渣处理企业。山东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得知消息后主动前来,并把厂子建在该蘑菇厂旁边,他们将买来的菌渣加上猪粪,经过发酵,制成了很好的有机复合肥。该公司将生产出来的有机复合肥直接卖给周边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种植户以及大片经济果林的种植农户,不仅大大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实现了秸秆利用的大循环,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
(1)结合材料一分析明代南京城墙能体现哪些文化生活的道理?
(2)结合材料二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中“巧”在何处?
(3)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传统青灯黄卷式的阅读,日益被“快餐式阅读”所替代。这种阅读方式大多借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方便快捷、随时随地、信息量大,或以新颖荒诞的视角,或以大量具有视觉冲击的图片,诸如卡通、生活幽默,来填充大脑中暂时的空白状态,博得人们轻松一笑。然而,快餐式作品往往形式新颖,内容贫乏,不足以承载千年的文化积淀、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快餐式阅读”往往浮光掠影,忽视深层精神思索,让书中的营养如过眼云烟。
材料二:2014年中国文化创意领域呈现以下新趋势:政府政策加大鼓励,民间资本深度介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在文化产品中的作用被进一步认识,创意将越来越值钱,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对知识产权利益的保障诉求。结合地方优势的文化旅游将会成为地域文化创意开发的一个核心要素,国际间合作和“走出去”要求会进一步增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快餐式阅读”的利与弊。
(2)请分析材料二中蕴涵的文化生活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我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问题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杜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集中表达。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美德总体而言具有内在契合性,即中华美德作为中华人文精神的当代传承的表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然组成部分。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杜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落实到人民的行动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能够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2)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文化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作用提出两条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传媒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材料一:2013年湖南卫视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之一《爸爸去哪儿》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其实,这个节目并不是中国的原创,它的版权是购自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优秀海外节目模式,只有具备高度标准化才能在不同国度获得成功。对于这种引进模式,支持者认为,这样可以缩短我们与世界的距离,提升中国电视制作行业的水准。反对者认为,引进海外版权缺乏创新,会让中国电视人产生“惰性”。
材料二:2014年新春佳节之际,中央电视台推出一个特别调查节目《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好的“家风”需要一个家庭一代人乃至数代人的日积月累和一定的文化沉淀才能形成,所以当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很难回答“家风”是什么。经过一番思考,回答大致是,“家风就是爱国家,爱家人”、“要孝顺父母,要以身作则”、“讲诚信、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东西”、“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等。尽管回答各式各样,但总基调都是向上、向善的。
(1)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谈谈材料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弘扬优良家风的积极作用。
(3)请你从青年学生角度,就弘扬优良家风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中国人民的跨世纪梦想。
材料一: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和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CCTV—7农业频道)联合主办的“金牛奖”优秀农村题材电视剧颁奖晚会在北京举行,正式拉开了第五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的序幕。本届艺术节以“中国梦·农民梦”为主题,最大的亮点是坚守质朴的乡土本色、坚持让农民唱主角,将在10余天的时间里陆续举办优秀农村题材电视剧颁奖晚会、小康电视工程颁奖晚会、魅力新农村颁奖晚会等多项活动。此次艺术节向农民传递美,传递正能量,让农民提高了对“中国梦”的认识,以更高的热情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梦。
材料二: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实现梦想的奋斗史,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史。“土尔扈特东归”、“昭君出塞”、“大禹治水”、“凿壁偷光”……一个个圆梦故事,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简述开展新农村电视艺术节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实现“中国梦”。
中共中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3年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材料二: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菏泽召开座谈会,在会上,他给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寥寥数语,掷地有声。
(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
(2)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说明习总书记强调“莫以百姓可欺”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海一中第十一届体育艺术节隆重开幕。本届体育艺术节有“流金岁月”大合唱、“成长的历程青春的风采”文艺汇演、“星光从这里升起”班徵设计大赛、田径运动皆宜,还有摄影、书画大及特邀嘉宾的表演等一系列体育艺术活动。为期三天的体育艺术节活动全面展现了各班学生的体育艺术风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了同学们的精神力量,凸现出南海一中校园文化生活的独特韵味,展示了南海一中素质教育的成果。
材料二:体育艺术节的另一现象同样令人担忧:比赛过程中,台下观众吃零食、起哄、往前台丢荧光棒的现象仍然存在。随着比赛的激烈,整齐的观众席也随之热闹起来,离位走动的人明显增加。每一场的比赛结束,整洁干净的校园总是留下同学们随手扔下的色彩斑斓的垃圾。
(1)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分析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艺术活动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有人认为,经济先行一步的南海,如果青年学生忽视人文素质的提高将会成为制约南海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请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该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4.75亿人次,同比增长10.9%,实现旅游总收入2453亿元,同比增长15.7%。
材料二 2014年10月18日,中国文化旅游思想论坛2014年年会在西安举行。曲江文旅副总经理、西安曲江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庄莹女士就“中国旅游的文化与社会责任”这一话题发表演讲。会上,与会嘉宾展开了中国旅游行业的文化思想研讨,这不仅有助于盘点和厘清目前中国旅游业的文化现状,看清它所存在的优势和缺陷,更对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平有重大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旅游行业的文化思想研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