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三校联考政治试卷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更改变了每一个人,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重大战略决策以来,航天战线的同志们秉持航天报国的理想和追求,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说明( )
①文化能够在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恩格斯说过,“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这主要说明( )
①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④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被誉为“婚姻第一写手”的作家王海瓴认为婚姻会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人结了婚,对方就不能有隐私了,只要有隐私,就是不爱我了。在美国,夫妻双方都有人格上的尊严,给对方心灵保留很大的空间,如果查看对方的手机,他们会引以为耻。这说明( )
A.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
D.西方的交往方式优越于我国的交往方式 |
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亿的博大精深。”这反映(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
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 |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
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
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 )
A.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
C.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互相交流借鉴 |
D.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之释,《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贪污”,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这表明廉洁文化( )
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③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作用
④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013年6月16日,《唐代诗词故事108部系列微电影》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式启动。电影节用微电影来演绎唐代诗词故事,使109首唐代诗词等传统文化得到传承,这意味着( )
A.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
B.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
D.新传媒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主席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指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之所以要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嵌在学生脑子里,是因为这( )
①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②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在增强民族精神品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④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民族情感最集中的表达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与苏州园林小巧、精致、写意不同,北京的皇家园林则宏人、严整、堂皇。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上,也汲取了不少苏州园林的“写意”手法。皇家园林的特点及演变说明了( )
①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②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应不失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③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必经过程
④传统文化在保留基本特征的同时其形式内涵义能因时而变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的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那么,全民阅读的意义在于( )
①开阔人们的视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②促进传统思想的继承,引导人们遵守传统道德
③推动新传媒的发展,加速旧传媒的消失
④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舌尖上的中国》以美食为窗口,用国际化叙事方法,通过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材料、不同特点的中华美食,让观众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渊源远长。中央电视台开播后,该片受到国内外观众的青睐,相关书籍也持续热销。这体现了( )
①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逐步趋同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促进经济发展
③一定的文化需要相应的物质载体
④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从群众需要出发进行的文化创新才能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跟风。从群众需要出发就是要深入到广大群众的现实生活中,感受群众的生活实际,了解群众的精神需求,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文化传播的形式,采用人民群众喜欢的形式,在与广大群众的广泛接触中探索出一条文化创新的新路。凭空想象或者闭门造车不是文化创新的正道,其结果必然是文化观念的因袭、文化体制的僵化和文化产品的重复。这说明( )
①要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实现文化创新
②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
③创新来源于客观,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主观
④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①④ |
《大道鲁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文献纪录片,全景式地展示了鲁商从古到今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揭示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这反映了( )
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
B.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 |
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
D.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
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年,共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多位人物,弘扬他们身上的善良、仁爱、勇敢、奉献等精神,受到社会极大好评,因此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举办该活动是为了( )
①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发展文化产业
②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③弘扬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传递正能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记载:赵武灵王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吾国东有齐,北有燕,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于是出现胡服令,而招骑射焉。近代史学家梁启超盛赞赵武灵王为“黄帝之后第一伟人”。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弘扬传统文化应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
③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重要基础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 |
“比”“从”“北”“化”四个汉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见下图中甲骨文), 高度概括出古人的人生态度。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与人“比”肩前行,择其善而“从” 之,去其恶而“北”(音bei,同“背”)之,力求为我所用而“化” 之。我们从中感悟到了“方块字”的独特魅力,这表明( )
①汉字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含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汉字的演变记载着人类中华文化历史,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③学习、书写汉字有利于帮助人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这是对2014感动中国人物第一位: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颁奖词。这说明( )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无穷的魅力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③爱国主义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自强不息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精神力量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与欧美拼音文字主要靠听觉分析不同,汉字作为象形文字,主要靠视觉会意,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东西方两种文化思维的不同走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借助汉 字的丰富意蕴与读者的视觉会意,时间的逝去,空间的转换,景物的变化,心事的喟叹,尽在寥寥16 字之中。与诗经同一时期的希腊史诗则多为鸿篇巨制。这说明( )
①文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影响文化发展与传承
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③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惠州市龙门农民画被中央文明办选为“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制作元素。目前,数十幅公益广告在全国各大媒体和中国文明网展播。此举是基于(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影响人的发展 |
B.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积极影响 |
C.来自民间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活力 |
D.在文化激荡中需要奏响主旋律文化 |
论坛的开放、博客的普及、微博的运用,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使世界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但人人都有“麦克风”,绝不等于人人都可以“乱放风”,创建一个洁净、文明的网络环境,丰富精神生活,这不仅是职能部门的事,所有网民都应积极参与,网络文明,需要人人来做做谣言粉碎机。“网络谣言”的出现,折射出( )
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②大众传媒造成了公众盲从心理
③要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要在全社会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以下所述体现“文化自觉”的是( )
①文化不过是经济的附属、产业的点缀、财政的包袱
②坚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当代先进文化
③做国家、民族的文化的建设者、创造者、传承者
④中国人民在浴血奋战的革命斗争中、在艰苦创业的建设实践中、在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中,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锻造了独特的文化精神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③ |
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踏上旅程,享受难得的放松。然而,随着大量国内游客涌入旅游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一些诸如损坏旅游设施、随手题刻等不文明行为不断“输出”,这些行为实在令人尴尬。微博热议、媒体讨论中,惭愧、耻辱的情绪,谴责、反省的主调,也让人看到整个社会对文明素质的强烈吁求。对此,我们应当不断反思,做到( )
①积极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华文化
②加强文化自省自觉,在自我砥砺中走向文化自强
③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维护国家的荣誉
④见贤思齐,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A.②③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互联网时代新成长起来的“微公益”,强调人人从微不足道的事情着手,用自己的善举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将人们的爱心汇集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 )
①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②丰富了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④提升了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来巨大便利,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算盘的胚胎期远在万年前上古时期,比中国文字产生还早。到12世纪,中国珠算体系已相当完备,并在商界广泛运用。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教育被排除在义务教育之外,有人曾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上世纪50年代末,江西某小学尝试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珠心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简化了数学教育,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珠算的新功能。人们更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后,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人体智能。然而,目前我国珠算文化的普及推广还任重道远。对此,有识之士疾呼:不要丢了珠算!
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不要丢了珠算”的原因。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弘扬和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日前,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建设不断适应时代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平台。利用好现有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等文化惠民工程的数据资源成果,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佳作。
材料二:自今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以来,以家风家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古往今来,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官民,只关德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连着民风,民风连着国风。以家风为基,民风做本,基本坚固,国家才能昌盛。当下,求解困扰全社会的信任危机、道德危机、信仰危机等困境,重新发现并挖掘家风文化的价值,无疑是一条非常现实的路径。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我国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平台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相关知识,谈谈挖掘家风文化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我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问题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杜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集中表达。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美德总体而言具有内在契合性,即中华美德作为中华人文精神的当代传承的表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然组成部分。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杜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落实到人民的行动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能够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2)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文化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作用提出两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