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莫言“一诺”,让几代中国人梦想成真!山东高密市东北乡曾让他经历饥饿、焦虑、精神匮乏,但也让他找到了叙述根基与精神家园。莫言从小接受的“民间叙事教育”——听老人讲故事赋予了他天马行空、古灵精怪的虚构能量。因此,一旦遭遇当年以马尔克斯为首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潮流即折叠变形为颇具东方色彩的“魔幻先锋”。莫言的想像力超越了人类存在的全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说说莫言圆梦“诺奖”给我们的启迪。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首先向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于敏院士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热情握手表示祝贺。李克强讲话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依靠创新支撑。国家重视科技创新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有利于大众传媒手段更新
③科技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④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的运用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0多年前,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就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涓涓细流,泽被万物。习近平主席引用老子的话,期望亚太经合组织以太平洋之水结缘,使太平洋成为太平之洋,友谊之洋,合作之洋,实现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繁荣、进步。这表明(  )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源头
B.传统文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C.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3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将到4%。我国高度重视教育是因为
①教育是兴国之魂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            
④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节期间,初一到十五,最大感受是“变”:眼里是变,耳边是变,风气在变,思想在变……中国“正在起变化并将起更大变化”——这个判断,正被一系列迹象佐证。这个判断说明

A.春节不再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改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C.思想运动正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D.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诸葛亮,历来被称为“卧龙”先生。苏轼词中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及杜甫“万古凌霄一羽毛”的绝句。“卧龙与羽扇”便成为诸葛亮精神、智慧的象征,并为世人所共识。诸葛亮文化节的标徽创意设计便以这两个象征作为元素和符号,并结合现代理念,羽扇似红日寓意襄樊蒸蒸日上,这说明

A客观事物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
D文化的创新,要博采众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曾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很悲哀。
古诗词承载着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知识。通过诵读、理解这些经典作品,在潜移默化中让我们能深深体会到古代先贤数千年传承下来的人生态度、生活原则和道德理念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的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论衡》中有“案古纂畔之臣,希清白廉洁之人”之语,东汉王逸曰“不受曰廉,不污曰洁”,《辞海》把廉洁解释为“清廉,清白,不损公肥私”。当代共产党人应时刻牢记“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这表明廉洁文化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②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作用
③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④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古至今,历代能人志士总有那么一种情怀,一种牵挂,让人感动,让人砥砺前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等莫不如此。这种情怀、这种牵挂
①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④体现了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年初始,中央民乐团带着展现敦煌之美的《印象•国乐》走进台湾,通过借用舞美、灯光、影像等诸多现代技术手段复原的中国千年古乐,让台湾同胞感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民族音乐盛宴”。《印象•国乐》成功走进台湾得益于
①复原并继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②坚持了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用科学技术创新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节目非常火爆。其火爆的背后是人们对汉字危机的普遍忧虑。除了对“提笔忘字”的感慨,人们更担心的是,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和美感在互联网时代逐渐被遗忘。当“汉字英雄”评委将某个字的构成、来历娓娓道来时,许多人才意识到,一笔一划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上述活动
①旨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②有效地抵制了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③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有利于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墨老庄,都是中华文化史上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学派,并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纵横八极的议论。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争鸣,中华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这表明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C.思想只要对立就可以走向统一
D.文化的发展根源于社会实践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②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③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身着青花瓷旗袍的大学生礼仪,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一道靓丽的风景。青花瓷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朵奇葩,凝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受到与会者的称赞,从文化生活角度看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③传统文化被赋予了时代气息
④互联网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山河破,兴邦国,奋勇抗倭:血流得,命拼得,才算活过。”随着一曲热血澎湃《大秧歌序曲》的唱响,电视剧《大秧歌》正式登上电视荧幕。开播以来,该剧不断创下收视纪录,随着该剧红遍全国,大秧歌已经成为海阳乃至烟台的一张闪亮的名片,也“扭”出了鲜艳的胶东红!
《大秧歌》是一部展现胶东人民红色抗战历史的史诗大剧,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海阳大秧歌为主线,创新视角展现胶东深厚的红色文化,讲诉了一段可歌可泣、热血沸腾的抗日传奇故事。剧中描述的“先国仇后家恨”的抗战精神,正与当今“舍小家、为大家”的价值观不谋而合。编剧夏仁胜说,剧本形成过程中,搜集到的胶东抗战故事不下100个,无论是相关部门负责人还是已退居二线的老领导或者是村头抽烟的老兵,都成了小说素材的提供者,都是整部抗战史诗的书写者。正是这来自生活、来自基层的素材积累,让《大秧歌》保持了朴实与真挚,也多了几分厚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揭示《大秧歌》红遍全国背后的“秘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