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2015春运时间是2月4日——3月15日,春运,不是迁徙,而是情感的回归;春运的列车无论驶往哪个方向,都是开往回家的路上。在布满现代生活方式的今天,春节民俗依然活跃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每年的这个时刻,无论身处何方,都会燃起人们对“家”的渴望。这表明

A.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一成不变
C.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主要标志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厦门传统工艺漆线雕技艺从远古的年代走来。一路暗香浮动、摇曳生辉,既继承了传统技艺,又注入了时代精神,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征是

A.具有强大生命力
B.相对稳定性
C.一脉相承性
D.鲜明的民族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漫画反映了

①不同的人思维方式不同
②我国存在严重的传统民族文化危机
③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④必须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2014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

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发展
B.史书典籍印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联合国发起“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旨在调动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将教育作为全球的最优先事项,中国积极响应该倡议。“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发展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文化素养
②教育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
④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城镇化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述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城镇化过程中,要让人们留得住乡愁,留得住故乡,因为
①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②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品质
③乡村是人们寄托乡情乡思的重要载体,可以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数间民居、一泓流水、挺拔的青松和结伴的人们……以丰子恺漫画为底稿的“中国梦”公益广告,亮相于全国大街小巷,向人们诠释着我国仁爱宽厚、孝悌友善等传统美德,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这说明传统美德

A.只能通过特定的方式传播 B.必须按照原有的含义理解
C.始终具有同样的社会背景 D.仍然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义”是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为民族大义舍生取义、为人民幸福追求公平正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不辨是非的“侠义”“江湖义气”,则会使人误入歧途。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

A.彻底地改造 B.全面地肯定 C.全盘地否定 D.批判地继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
①传统习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本。古人把它看作是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强调晚辈对长辈的绝对顺从;现代我们提倡的“孝”,则是晚辈在平等基础上对长辈的孝敬、关爱和陪伴。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时而变
③文化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④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字“文”的书写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④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型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中针对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风靡全球发问,为什么坐拥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却拍不出这样的电影呢?其实,这折射出的就是文化大国与文化强国之间的巨大差距。这警示我们,要实现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的宏伟目标(  )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C.必须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D.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画家达・芬奇曾经说过“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传承   
③科技进步也是文化发展的表现          
④科技含量越高文化越优秀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9月22日至9月25日对美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并在美国与海外华人华侨共度了不同寻常的中秋节。同一个祖先血浓于水,同一个中华情重于山。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山东省加强城市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保持城市历史记忆,大力发展地域特色鲜明、彰显齐风鲁韵的美丽城镇。彰显齐风鲁韵有利于(  )
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延续深厚历史文脉   
②展现文化的多样性,坚持文化多元指导
③增强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承袭乡土文化,保持民风民俗原汁原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单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