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智慧城市,要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全国两会期间,传统村落保护话题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强烈关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说,要把古村落的文化保护,列入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列为干部考核的硬指标,因为光有保护条例,没有执行没有用。要像保护耕地一样划定古村落保护的底线和高压线。加强对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
①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②可以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需要村民增强对村落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④最主要的是国家加大对村落文化保护的资金投入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我们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文化遗产不能仅停留于开发,更要活化,充分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观点

A.不承认文化的经济价值
B.承认了文化多样性是文明进步的动力
C.强调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D.强调了对文化继承的新要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指出,传统文化好比一捆干草,人们像驴子一样驮着它走,各人的驮法不同,聪明的人把它化为养料,轻松的走向未来,愚蠢的人把它当作祖传宝贝,永远是沉重的负担。下列选项中与学者观点不相符的是

A.强调我们需要传统文化,要把它化为养料吸收
B.反对把传统文化固定化,当作物件加以传承
C.启示人们在文化传承中要勇于创新和丰富传统文化
D.启示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对外来文化也要化作养料吸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我国古代和当代国家治理方式的对比,其变化说明

 
古代
当代
 
法治
战国末期的韩非子推行法治,其思想实质是使法律成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
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德治
儒家认为德治是治国理政的最佳方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核心是以维护尊卑等级秩序为目的“仁”
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以德治国的原则,根本目的是通过加强道德建设,把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作为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环节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
③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
④传统文化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习近平总书记到北师大视察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是因为

A.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要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B.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
C.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财富,我们应继承、保留
D.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善于汲取古语古训精华,指导实践。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中提到“亲望亲好,邻望邻好。”这对于中国坚持与邻为善,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
①传统思想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总是符合时代要求
③传统习俗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古诗词中可以窥见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娱乐活动,与下列诗句依次对应的活动是(   )
①弄假如真无比空,吹嘘全在一丝风
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③双枝需组履平地,楚黄州人擅此技
④梨花风气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A.放风筝、赛龙舟、踩高跷、踏青
B.荡秋千、游泳、赛跑、踏青
C.荡秋千、游泳、踩高跷、登高
D.放风筝、赛龙舟、赛跑、登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  )

A.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送您一枝鲜花,请把火种留下。”清明时节,许多地方的市民以鲜花和植树等文明祭奠方式,取代了上坟烧纸、烧香、烧花圈等陈规陋习。各地政府表示应大力提倡文明祭祀,让“绿色扫墓”取代传统陋习。上述事例表明

A.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B.传统习俗是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C.陈规陋习是阻碍社会进步的落后文化
D.文化创新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严重冲击。很多民族民间文化的特色正在逐渐消失,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受到严重威胁。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在进行文化交流时

A.必须反对“封闭主义”
B.要注意克服“民族虚无主义”
C.应注意防止外来文化的传播
D.要注意克服“守旧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姓氏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与女娲传说有关,姬、姜、赢、姒、妊、妘、娮、姚等姓氏,都体现了母系社会的特征。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③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近年来,公民姓氏选择产生的矛盾时有发生,由此姓氏选择权被提到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某法学专家认为,公民姓氏选择并非完全个人私事,今后公民不可以随意选择姓氏,国家也不能完全放开,否则就乱套了。如果你赞成这一观点,其理由是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渗透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②继承是发展的前提,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③姓氏选择应尊重个性特点,不应受传统道德束缚
④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传承的纽带不能断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1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依靠创新支撑。国家重视科技创新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有利于大众传媒手段更新
③科技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④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的运用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历史上著名的高等学府及学术文化中心,创立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学术与教育,对湖湘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说明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②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③思想运动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④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前不久在各大卫视台播出,电视剧记录了中国农村1975年前后那段贫穷而饱含理想的时光,以及几对青春男女质朴坎坷的情路历程。由于剧情贴近时代,让人身临其境,无数观众感动得潸然泪下。上述事实说明

A.注入时尚元素的文化作品更具有生命力
B.大众传媒为人们享用文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C.立足于社会实践,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文化作品
D.文化市场的发展满足了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是秦始皇兵马俑发掘40周年。2014年9月28日,“真彩秦俑”展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展出。此次展览通过对彩绘俑头和秦俑坑中各种彩绘遗迹的展示,向观众呈现了秦俑的“千人千面”和“绚丽多姿”。该展览
①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觉
③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④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单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