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思想(意为人如果掌握自然规律,就能够使天地万物为人服务),不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

A.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有所淘汰,有所发扬
C.批判继承,与时俱进 D.兼收并蓄,统统拿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位名人说:“我们生活在许多时代、风格与文化的积累中”。这句话表明

A.传统文化是历史包袱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C.文化积淀必不可少
D.文化积累随处可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文化要发展就不能继承,传统文化对发展是一种束缚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要讲继承就不能讲发展,讲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只有发展没有继承
来源: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既要进行文化继承,又要实施文化创新,应如何看待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①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对传统文化应该辩证地继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来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人的名字绝不和父母或长辈相同,以此表示对他们的敬重。而非洲有的部族为表示对自己先人的尊重和纪念,则把逝世的先人的名字继承下来,以至于有的人的名字长且多。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

A.自然环境的差异 B.风俗习惯的差异 C.文化程度的差异 D.交往方式的差异
来源:传统文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10月25日是农历十月初一,福建迎来了又一股台胞返乡祭祖潮,彰显了两岸同胞“青山一道共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共同情感。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B.两岸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
C.两岸都承认一个中国 D.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有着对祖国统一的认同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8月8日晚8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把精美的中华文化盛宴呈现给全世界。体现着中国人文化创造的智慧。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结构建筑──“鸟巢”(国家体育场)和世界上首个基于“气泡理论”建造的多面体钢架结构建筑──“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正在成为北京城新的标志性建筑。这被称为

 

 

A.传统习俗  B.凝固的艺术 C.民族精神的火炬 D.传统思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4月11日(农历3月16日),是襄汾县汾城镇尉村延续流传多年的全国唯一的鼓车节,也是唯一由村民自发无组织无统领的民间活动。豪情奔放骠悍狂野充满激情的鼓车会从远古流传至今不但经久不衰,反而规模越来越大。从节日习俗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   

A.多样性 B.继承性 C.地域性 D.阶级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学校中加强文言文的教学很有必要,这不是复古,也不是赶时髦,而是普及传统文化的救急措施。”就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问题,2008年12月16日,云南师范大学彭国钧教授在一次会议上如是说。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②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③只存在于历史中 ④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康社会”是在活用传统思想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提出的,既包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也融汇了丰富的时代色彩。党提出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A.对我国传统社会理想的回归 B.对我国传统思想的摒弃
C.对我国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D.对西方人文思想的借鉴
来源:文化生活第四课第一框综合测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传统文化重德治而轻法治。而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治国方略。这是因为

A.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求得新发展
B.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D.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来源:文化生活第四课第一框综合测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保护文化多样性宣言》第7条指出:“每项创作都来源于有关的文化传统,但也在同其他文化传统的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实现文化创新必须把握好
①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②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③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文化生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以一种非常感性的方式进入《论语》,又以感性的方式,并且借助熟悉的传播学的东西,把《论语》稀释成当今的故事。这体现了

A.继承传统文化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C.必须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 D.传统文化只能借助现代传媒弘扬
来源:文化继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由于不少地方的文化没有受到重视,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状态,剪纸、木偶皮影等几近“濒危”。现今文化部正在实施“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这是因为
①传统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②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来源:文化生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11月29日,《新华每日电讯》载文报道: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人们不妨拿起纸、笔,让爱和思念不是通过转瞬即逝的电波,而是跃然纸上,也许这更能触动人们的内心,体验“家书抵万金”的感觉。这表明
①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得以传承 ②科技进步不应该成为抛弃传统文化的理由 ③传统文化对维系人间情感起着重要作用 ④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不可调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单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