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某噬菌体的外壳用35S标记,DNA用32P标记。细菌用15N进行标记,将该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噬菌体大量增殖后,任意抽查某一个噬菌体,则该噬菌体
A.不含35S,可能含32P,含15N |
B.含35S,含32P,可能含15N |
C.不含35S,不含32P,含15N |
D.不含35S,含32P,含15N |
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的异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材料都是原核生物 |
B.都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
C.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D.实验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 |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主要遗传物质 |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结构中胸腺嘧啶数等于腺嘌呤数,胞嘧啶数等于鸟嘌呤数 |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
A.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
B.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多样性,是生物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
C.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
D.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孟德尔支持融合遗传观点 |
B.萨顿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
C.艾弗里等人以肺炎双球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 |
D.达尔文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仅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同时也证明了
A.蛋白质也是遗传物质 | B.DNA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
C.RNA也是遗传物质 | D.DNA能引起可遗传的变异 |
下列是有关生物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属于假说演绎法的“提出假说” |
B.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 |
C.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
D.在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藓类的叶片薄,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
C.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具有放射性子代噬菌体比例高 |
D.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于试管的沉淀物中 |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对这两个实验的研究方法可能有:①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②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都运用了①和② |
B.前者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② |
C.前者只运用了②,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
D.前者只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
下列有关实验或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萨顿假说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应用了类比推理法 |
B.赫尔希等人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C.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并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 |
D.克里克最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其命名为中心法则 |
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个试管中,依次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
A.3和4
B.1、3和4
C.2、3和4
D.1、2、3和4
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B.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太长 |
C.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D.用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检测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
格里菲思进行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下列哪一项不是格里菲思实验的意义
A.提出了“转化因子”的概念 | B.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
C.奠定了艾弗里实验的基础 | D.开辟了用微生物研究遗传学的新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