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关键是( )
A.噬菌体吸附在细菌细胞上 |
B.噬菌体把DNA注入到细菌体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体外 |
C.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与感染噬菌体相同 |
D.DNA有自我复制现象 |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指导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的是
A.噬菌体的DNA | B.细菌的蛋白质 | C.噬菌体的蛋白质 | D.细菌的DNA |
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是遗传学中的经典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共同点是
A.要用同位素32P、35S对DNA和蛋白质分别进行标记
B.要分离提纯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
C.要设法区分DNA和蛋白质,并单独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D.两个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肺炎双球菌中的S型菌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菌的多糖类物质,能够产生一些具有荚膜的细菌 |
B.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菌的DNA水解产物,不能够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
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菌的DNA,能够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
D.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菌的蛋白质,不能够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
最近,我国五省区连续发生禽流感疫情,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分析表明禽流感病毒大约由0.8%~1.1%的RNA,70%~75%的蛋白质,20%~24%的脂质和5%~8%的碳水化合物组成。下列有关禽流感病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
B.禽流感病毒的蛋白质可能在人肺细胞核糖体上合成 |
C.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
D.禽流感病毒容易发生突变 |
作为遗传物质的DNA与蛋白质的根本区别在于 ( )
①能精确地复制自己
②分子质量大
③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决定因素
④具有储存、传递、表达遗传信息的能力
⑤结构既稳定,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变,且这种变化可传代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④⑤ | D.①③④⑤ |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关键是该实验证明了( )
A.P元素只能用来标记DNA | B.侵染进入细菌的只是噬菌体的DNA |
C.蛋白质分子中一般含有S元素 | D.细菌中具有合成噬菌体蛋白质的核糖体 |
放射自显影技术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手段,如果仅要求标记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而不标记核酸,应标记的同位素是
A.14C | B.3H | C.32P | D.35S |
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是
①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能自我复制,保持上下代连续性 ③能指导蛋白质合成
④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⑤能指导蛋白质的分解,形成氨基酸 ⑥分子结构具有多性性
A.①②③⑤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⑥ | D.③④⑤⑥ |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 |
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C.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
主要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及主要的存在部位是:
A.DNA、细胞核、细胞质 B.核酸、染色体、细胞核
C.DNA、染色体、细胞质 D.DNA、染色体、细胞核
将噬菌体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分别注入到甲、乙两细菌细胞中,能繁殖出新的噬菌体的是
A.甲细菌 | B.乙细菌 | C.甲或乙细菌 | D.甲和乙细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