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
B.R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
C.曲线ab段下降,是小鼠的免疫系统起作用的结果 |
D.曲线bc段上升,是由于S型细菌降低了小鼠的免疫力 |
用32P和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然后进行测试,在子代噬菌体的化学成分中可测到
A.只有15N | B.只有32P | C.有15N和32P | D.没有15N和32P |
a个被放射性元素标记了双链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破裂释放出b个子噬菌体,其中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的比例为
A.a/b | B.a/2b | C.2a/b | D.2/b |
下列与遗传的物质基础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培养皿中,加入S型活细菌的DNA,经过培养,显微观察发现有两种类型细菌 |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思路是把DNA和蛋白质区分开,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 |
C.若用31P、35S培养基培养细菌,用32P、32S共同标记噬菌体,其子代噬菌体DNA既含31P又含32P,但其蛋白质外壳只含35S |
D.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使用95%的冷酒精是为了溶解DNA,减少杂质含量 |
艾弗里细菌转化实验中,为了弄清什么是遗传物质,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中培养基上会出现活S菌的是( )
A.S菌的蛋白质+R活菌 | B.S菌的多糖+R活菌 |
C.S菌的DNA+R活菌 | D.S菌的多糖+S菌的蛋白质+R活菌 |
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思路:把DNA和蛋白质区分开,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 |
B.方法:用DNA中含32P或蛋白质中含35S的T2噬菌体,分别感染未标记的细菌 |
C.结果:子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 |
D.结论:亲、子代噬菌体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只有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下列关于DNA或基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是S型菌的DNA |
B.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碱基配对方式的不同 |
C.可利用DNA做亲子鉴定是因为DNA分子具有特异性 |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遗传信息是指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
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无毒R型和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混合注射到小老鼠体内,引起小老鼠死亡的细菌类型是( )
A.新的有毒R型细菌 | B.活的无毒R型细菌 |
C.活的有毒S型细菌 | D.新的无毒S型细菌 |
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现象和结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因为两种细菌在一起培养时发生了DNA重组 |
B.子房壁发育为果皮,其性状由母本基因决定,属于细胞质遗传 |
C.放线菌的遗传物质由孢子传递给后代,传递过程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
D.用同一棵桃树上所结桃子的桃核繁殖,后代所结桃子口味相同,是进行了无性生殖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的遗传物质的特点是( )
A.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 | B.能自我复制,保持前后代一定的连续性 |
C.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 D.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如果用15N、32P、35S标记的噬菌体让其感染未标记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找到放射性元素为( )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 B.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 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 |
下面为噬菌体侵染细菌示意图。若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然后使其感染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在大肠杆菌裂解所释放出的大量新噬菌体中,检测到32P。这个实验结果说明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B.DNA能够复制并保持连续性 |
C.DNA能够转录RNA | D.DNA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