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对这两个实验的研究方法可能有①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②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者都运用了①和② | B.前者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② |
C.前者只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 D.前者只运用了②,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
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异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者都实现了蛋白质和DNA的分离 |
B.两者的实验对象都是原核生物 |
C.两者都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
D.两者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禽流感病原体的蛋白质外壳的合成场所和原料来源分别是 ( )
A.禽流感病原体的核糖体、来自禽流感病原体 |
B.禽流感病原体的核糖体、来自家禽细胞 |
C.家禽细胞的核糖体、来自禽流感病原体 |
D.家禽细胞的核糖体、来自家禽细胞 |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其主要的原因是 ( )
A.染色体中的DNA的含量稳定 | B.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可进行复制 |
C.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大部分存在于染色体 | D.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
阅读课本中的相关链接,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 ( )
A.可以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 B.可以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
C.可以在外壳中找到35S | D.可以在DNA中找到15N.32P.35S |
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半小时后,预计在大肠杆菌体内测出的放射性元素是
A.35S | B.32P | C.35S和32P | D.都没有 |
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的叙述,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是
A.艾弗里通过实验证明S型菌的DNA是导致R型菌转化的“转化因子” |
B.沃森、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
C.孟德尔在实验中采取了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 |
D.萨顿通过实验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下列哪项使格里菲思提出了“转化因子”的结论( )
A.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鼠体内,小鼠患病死亡 |
B.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多糖,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鼠体内,小鼠患病死亡 |
C.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蛋白质,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鼠体内,小鼠患病死亡 |
D.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鼠体内,小鼠患病死亡 |
通过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研究,以及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的分析,人们都认为染色体在遗传上起重要作用。从细胞水平看,染色体能起遗传作用的理由是( )
A.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 |
B.染色体在生物传种接代中能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 |
C.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
D.DNA在染色体里含量稳定,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发生转化的细菌和含转化因子的细菌分别是
A.R型细菌和R型细菌 | B.R型细菌和S型细菌 |
C.S型细菌和S型细菌 | D.S型细菌和R型细菌 |
用32P,35S(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在DNA中找到32P,而不能找到35S,此实验不能说明
A.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
B.DNA能自我复制 |
C.DNA是遗传物质 |
D.DNA能控制蛋白质合成 |
以下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
B.NaOH溶液中的琼脂块的体积越小,NaOH在其内的扩散速率越快 |
C.T2噬菌体内,可以产生[H]和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
D.健那绿染液可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