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和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能分离出S型细菌和R型细菌 |
B.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消灭 |
C.小鼠体内S型细菌的出现是R型细菌突变的结果 |
D.若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换成S型细菌的DNA,其余条件不变,小鼠体内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情况仍可用上图表示 |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是( )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
B.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
C.萨顿的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的假说 |
D.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
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将从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用DNA酶进行了处理,并将处理后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
A.仅有S型菌菌落生长 | B.仅有R型菌菌落生长 |
C.既有S型菌又有R型菌菌落生长 | D.无菌落生长 |
回答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问题:
(1)写出如下实验处理的实验结果:(填死亡或不死亡)
实验处理 |
实验结果 |
①R型细菌注射实验鼠 |
|
②S型细菌注射实验鼠 |
|
③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实验鼠 |
|
④R型细菌与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实验鼠 |
|
⑤S型细菌的DNA+含R型细菌的培养基 |
|
⑥S型细菌的蛋白质+含R型细菌的培养基 |
|
⑦(DNA酶+S型细菌DNA)+含R型细菌的培养基 |
|
(2)哪一项实验可证明S型细菌含有使R型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
(3)由实验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
A.蛋白质是遗传物 | B.DNA是遗传物质 |
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D.蛋白质和DNA是遗传物质 |
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实验组号 |
接种菌型 |
加入S型菌物质 |
培养皿长菌情况 |
① |
R |
蛋白质 |
R型 |
② |
R |
荚膜多糖 |
R型 |
③ |
R |
DNA |
R型、S型 |
④ |
R |
DNA(经DNA酶处理) |
R型 |
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大肠杆菌、烟草叶肉细胞、烟草花叶病毒三种生物所含有的核酸中各具有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数依次是:
A.4、8、4和4、5、4 | B.5、5、4和8、8、4 |
C.4、5、4和4、5、4 | D.5、8、4和8、8、4 |
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保温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保温(侵染)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上清液带有放射性 |
B.32P标记T2噬菌体DNA在细菌体内复制时,需要的酶是由噬菌体携带到细菌体内的 |
C.在此实验中最后获得的子代噬菌体大部分含有放射性 |
D.离心时间过长或搅拌不充分是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
回答下面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问题。
(1)写出如下处理的实验结果:
实验处理 |
实验结果 |
① R型活细菌注射实验鼠 |
不死亡 |
②S型活细菌注射实验鼠 |
死亡 |
③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实验鼠 |
|
④ |
|
⑤ |
|
⑥ |
|
⑦ |
|
(2)哪一实验可证明S型细菌含有使R型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实验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做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入细菌体内的成分有 ( )
A.35S | B.32P | C.35S和32P | D.不含35S和32P |
肺炎双球菌的S型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具有荚膜的细菌 |
B.培养R型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
C.培养R型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能长生具荚膜的细菌 |
D.培养R型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
噬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合成自己的蛋白质需要( )
A.噬菌体的DNA和氨基酸 |
B.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
C.细菌的DNA和氨基酸 |
D.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