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类比推理法 |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演绎法 |
D.①类比推理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 |
用经3H标记的n个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得知培养基中共有噬菌体m个,试问此时培养基中含有被标记的噬菌体的比例最高是( )
A.n/m | B.2n/m | C.n/2m | D.n/(n+m)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32P或35S标记噬菌体不会影响其增殖活动 |
B.用32P或35S标记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离心,放射性同位素分布位置不同 |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D.获得32P或35S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在分别含有32P或35S的培养基上培养噬菌体 |
有种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使人患脑膜炎。其原因是该菌的一种名为InIC的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 |
B.该菌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C.该菌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
D.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但并未证实其化学本质 |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
C.沃森和克里克首先利用显微镜观察到DNA双螺旋结构 |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
赫尔希和蔡斯为了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进入细菌的是T2噬菌体的DNA,而不是它的蛋白质外壳,用两种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
然后再让这两种不同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从而对此做出实验论证。
据分析,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含有甲硫氨酸、半胱氨酸等多种氨基酸。现请你完成以下
关键性的实验设计:
(1)实验室已制备好分别含3H、14C、15N、18O、32P、35S等6种同位素的微生物培养基,你将选择哪种培养基用于对噬菌体DNA进行标记:__________。
(2)能用这两种培养基直接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 ___________。(能 / 不能)
(3)用上述32P和35S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 (填“31P”或“32P”);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中含有 (“32S”或“35S”)。
(4)此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则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
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
D.HIV的遗传物质初步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
结合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一部分图解,该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
(3)后来,赫尔希和蔡斯用________方法,进一步表明________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②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
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用数字表示)。
(4)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存在________(上清液或沉淀物)中。
(5)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能导致实验误差?________。简述理由:____________。
有关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噬菌体增殖过程中所需原料和能量均来自宿主菌 |
B.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肺炎双球菌体内的DNA病毒 |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均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D.实验过程中保温时间过长、搅拌不充分均会使上清液放射性升高 |
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
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
B.只有35S |
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
D.只有32P |
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 ( )
A.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是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
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
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
D.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 |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放射性检测,发现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有少数大肠杆菌发生了裂解 |
B.有少量的32P标记的是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含有部分完整的大肠杆菌 |
D.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相关的方法与结果正确的是
A.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有放射性,则可能原因是搅拌不充分 |
B.未标记的噬菌体在含32P标记的细菌体内复制三次,其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个体占3/4 |
C.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用以标记35S |
D.分别用含35S和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出带相应标记的噬菌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