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鼠是初级消费者。
(1)在“草→鼠”食物链中,若草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600 mL氧气,则能同时产生__________mol葡萄糖。鼠从中获得的能量至多相当于__________mol葡萄糖中所储存的能量。
(2)由于该生态系统鼠害日趋严重,故将黄鼬引入该生态系统以控制鼠害。调查表明鼠与黄鼬的数量变化如下表:
时间(年) |
鼠种群数量(只) |
黄鼬种群数量(只) |
1 |
18 900 |
100 |
2 |
19 500 |
120 |
3 |
14 500 |
200 |
4 |
10 500 |
250 |
5 |
9 500 |
180 |
6 |
9 600 |
170 |
7 |
9 500 |
180 |
8 |
9 600 |
170 |
根据上表数据分析鼠和黄鼬种群数量的变动关系。
下面是有关生态关系的问题。
(1)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
①写出图中含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
②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____________。若生产者有5 000 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__________kg。
③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44 mg的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出32 mg的O2,则生产者每小时实际产生的O2量为____________mg。
(2)下图表示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图中各种类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槭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
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细菌属于____________,共有捕食链__________条。
(2)大气中的N2主要通过____________进入植物体内。NH3可经____________(填生物名称)的作用,形成硝酸盐供植物利用,C在生物群落中的流动形式是____________。
(3)蛇占有的营养级是____________。若一种生物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前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各占一半,那么蛇要净增重l kg,则最多需要消耗绿色植物____________ kg。
(4)若要增强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据图填空。
(1)图中B为______________气体。
(2)如果B物质进入C内,可能进行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到B的物质流向。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这两种方式来完成。
(4)生物D被取食进入生物E的______________中,______________要变成氨基酸,______________要变成葡萄糖,______________要变成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生物E吸收利用,这个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
(5)生物E用于飞翔、捕食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图中______________。
(6)要使上图的生态系统长久维持下去,还必须有______________的存在。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一般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
B.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常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
C.农田生态系统总是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 |
D.整个地球上的海洋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 |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
A.1.875倍 |
B.1.375倍 |
C.1.273倍 |
D.0.575倍 |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D与B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
B.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
C.乙图中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B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A的量为y,则:y=20ax+5x |
D.从研究内容来看,甲和乙、丙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水平和群落水平 |
某个生态系统中,理论上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有多少流入第四营养级( )
A.1/1000 | B.1/10000 | C.1/625 | D.1/125 |
右图所示为自然界碳循球图,图中甲、乙、丙代表
A.
|
B.甲消费者,乙生产者,丙分解者 |
C.甲分解者,乙消费者,丙生产者 | |
D.甲生产者,乙消费者,丙分解者 |